4位作曲家 7段打擊樂 《俠飛春光》傳遞蔣渭水精神

曹麗蕙 |2022.08.31
1259觀看次
字級
朱宗慶打擊樂團《俠飛春光—晨鐘暮鼓蔣渭水》音樂會中,蔡昀恬所寫的〈何罪之有〉講述《台灣民報》被禁,求知民眾依然用各種方式傳遞新思想。圖/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朱宗慶打擊樂團10月起,將世界首演全新創作《俠飛春光—晨鐘暮鼓蔣渭水》,集合洪千惠、櫻井弘二、楊祖垚與蔡昀恬4位作曲家,各自用不同的音樂風格,詮釋7段生命場景,回望蔣渭水這位在100年前帶領台灣人文化覺醒的精神領袖。

其中蔡昀恬所寫的〈何罪之有〉,以「報紙」做為打擊素材,時為鼓棒、時為樂器,甚至撕裂聲響也可入樂,來描繪當年《台灣民報》被禁,求知民眾依然用各種方式傳遞新思想。

蔣渭水在世僅短短40年,但他參與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活動、成立台灣民眾黨、興辦《台灣民報》等眾多重要台灣文化事件,當時被稱為「文化頭」。

以「報紙」做為打擊素材,時為鼓棒、時為樂器。圖/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音樂會邀來施如芳編劇、李小平執導。李小平表示,音樂會捨棄常見的「傳記式生平」,而是截取蔣渭水典故事蹟的側寫,來造就音樂上的主題感和功能敘事,四位音樂家從七個場景、曲目等多面向描繪蔣渭水,部分場景也設定在蔣渭水的牢中歲月,透過他的書寫以及與獄友的對話,對比民間讀報社的民眾熱情響應,展現出「關得住形體、卻關不住精神傳遞」的強烈象徵。

除了以報紙為素材的〈何罪之有〉,第二曲〈獄中即景〉,洪千惠特別以鼓牆的設計,讓演奏者猶如身處牢籠中,展現不同階層獄友之間的對話,並且帶出蔣渭水名篇《古董大會》裡譏諷舊時代文人的傳統思維。

而最後一曲〈俠飛春光〉,編劇施如芳將蔣渭水比作希臘神話中不懼飛太高的少年伊卡洛斯,櫻井弘二也先以少年童聲唱出不畏精神,最後打擊樂與大合唱一起將最終氣氛推向高潮,帶出台灣社會在蔣渭水登高一呼後,持續突破與找尋自我定位的過程。

編劇施如芳將蔣渭水比作希臘神話中不懼飛太高的少年伊卡洛斯,櫻井弘二在最後一曲〈俠飛春光〉中也先以少年童聲唱出不畏精神。圖/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音樂會除了朱團外,這次更邀請合唱指導陳麗芬帶領20位合唱歌者,在台語指導許澤耀的咬字校正下,用蔣渭水故鄉的「宜蘭腔」,直接以人聲表達他寫下的犀利詞句。

朱團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在台灣歷史上,蔣渭水是相當獨特的存在,在民智未開時代辦報作書,努力敲破時代巨門:「他的人生,相當適合用打擊樂來呈現。」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蔣理容,拿著1925年新春特大版的《台灣民報》分享,這次由兩個單位共同完成作品,希望讓《俠飛春光》能像〈望春風〉、〈雨夜花〉等民謠一樣流傳百年,為下一代留下文化資產。

《俠飛春光》10月6日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10月29日、10月30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以及11月1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巡迴演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