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藝文化園區展示著「太極波波草」(圖),並以陶偶詮釋製香過程。圖/記者江俊亮
香藝文化園區展示著「太極波波草」,並以陶偶詮釋製香過程(圖)。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民間用來祭祀的香,也可以變身裝置藝術。嘉義縣新港鄉的香藝文化園區,香藝師傅將香蕊一綑綑地矗立起來,猶如波波草,還將不同顏色的香蕊排列成太極圖案,不一樣的視覺感官體驗,成為民眾打卡新地標。
新港香藝文化園區創辦人陳文忠表示,台灣製香及用香習俗有三百多年歷史,新港鄉廟宇眾多,除了知名的新港奉天宮「開台媽祖」,全鄉可謂「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廟裡香煙裊裊,已成為人民生活的日常。
陳文忠指出,台灣傳統製香工藝雖然沒落,但為了讓民眾了解香藝文化,他以「香」為主題,成立全台第一個香藝文化園區,讓民眾了解古人在彈琴、賞樂、烹茶、作畫時,也會焚香調劑生活情趣。
「古人很會用香!」陳文忠指出,不論是春天互贈芍藥、香草,或自身佩戴香囊,都會讓人浸濡在香氣縈繞的美好氛圍中;香有潔淨、淨化的功能,古人用香草薰煮的「蘭湯」沐浴,放到現今,仍為一種奢侈的美容方式。
陳文忠指出,香有各種不同用途,可分為文化香、生活香、藝品香等,園區展示不同地域與不同宗教有關「香」的歷史與典故,讓民眾可以深入認識香藝文化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