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具象到抽象 大學生蕭亦連勇奪桃城美展首獎

羅智華 |2022.08.29
1595觀看次
字級
造藝系碩士生蕭亦連(右)與老師吉田敦老師討論木雕創作。圖/大葉大學提供

【記者羅智華彰化報導】目前就讀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的碩士生蕭亦連,原本木雕創作以寫實為主,但為進一步探索形象與意念間的關係,特別創造抽象風格的作品「未定,形成」,並挑戰第26屆桃城美展,一舉榮獲雕塑類首獎「添生獎」,獲頒獎金新台幣十五萬元,作品將由嘉義市立美術館典藏。

蕭亦連表示,木雕作品「未定,形成」以胎兒的形態,表現人在尚未出世時,就已經開始吸收外界的刺激,在各種事物的訊息傳遞下,逐漸與世界磨合,建構自身的精神。這件作品使用樟木製作,長寬高200公分、60公分、48公分,因為長度多達2米,有些地方是接合成的,有時候在接的過程會崩壞,要想辦法修補,前後花了兩個月時間才完成,很開心能受到評審肯定。

蕭亦連談到,自己對雕塑一直很感興趣,最先接觸的是陶土,大學進入大葉造藝系就讀後,跟隨老師學習木雕,深深被有生命感的木頭吸引,並在老師引導下,拓展藝術視野。他剛開始創作的木雕系列大多數是刻人體,一段時間後,他開始思考,為什麼身體一定要雕刻成身體的樣貌,觀賞者才會知道是身體,有沒有其他表現的可能,於是他試著去揣摩各種呈現方式,此次得獎的「未定,形成」,就是他的系列創作之一,目前他也繼續創作其他抽象風格的作品中。

造藝系副教授吉田敦指出,現在的木雕創作以寫實、具象為主,蕭亦連同學「未定,形成」這件作品特殊之處,一方面是沒有盲目的跟主流走,去嘗試發展自己的風格,另一方面雖然抽象,但觀眾還是可以感受到創作者的意念,去開啟無限的想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