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容恬
友人P近來陷入低潮,周遭的人都知道她養了十八年的狗──樂樂,不久前過世了。當我向她表示慰問、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其實除了愛犬逝世本身,真正令她難過的是自己在最後一刻的猶豫不決。
那天晚上,樂樂的呼吸出現異樣,P火速將牠送到動物醫院。醫生委婉表示他願意盡力嘗試替樂樂延續生命,但樂樂的身體狀態非常虛弱,如果不願意讓牠經歷這些過程,可以選擇進行安樂死,或是帶牠回家度過最後的時光。
儘管對於眼下的狀況有過心理準備,但面對親如家人的愛犬,當下P的內心仍然非常掙扎,在把握一線生機和放手讓樂樂離開之間搖擺不定。隨著時間流逝,在P做出決定前,樂樂的情況急轉直下,不久便在診療台上閉上雙眼,從此不再睜開。每當回憶起這段過程,P總對於自己無法當機立斷,替愛犬做出最好的決定而自責。
「面對這樣的情況,沒有人能真正準備好,也沒有什麼決定是最好的。」曾經失去寵物的A對P這麼說。「面對寵物即將離開,對飼主是相當大的衝擊,難過是必然的,但無論最後怎麼決定,在寵物離開後,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也很重要。」
看著A語重心長地安撫著失落的P,我突然看見養寵物趨勢下很少被提及的一面。寵物來到我們的身邊,教會我們對生命負責,也帶來許多回憶,無論這段時光有多美好,終有結束的一天。如何好好向寵物說再見,以及調適自己的心態,如同究竟是否要讓毛孩成為家中的一份子,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