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劇場《永晴之許》 重新詮釋金曲歌王桑布伊歌謠

曹麗蕙 |2022.08.19
1253觀看次
字級
《永晴之許》透過想像創造現實,將劇場幻化為山林裡的雲霧,用當代劇場元素重新詮釋卑南古調,帶領觀眾從遠古走進當代、再走向未來。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趙紹伯攝影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金曲歌王桑布伊首次登上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創作《永晴之許》,透過想像創造現實,將劇場幻化為山林裡的雲霧,搭配作曲家林桂如、導演陳彥斌Fangas Nayaw、編舞家董怡芬,以打擊樂、舞蹈、影像等當代劇場元素,重新詮釋卑南古調,帶領觀眾從遠古走進當代、再走向未來,共同期待永遠晴天的許願。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劉若瑀在彩排記者會上說,北藝中心成立以來就有一個願望,要讓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可以「混搭」、「碰撞」,創作出觀眾以前沒看過的節目。《永晴之許》就是這樣,以桑布伊歌曲為原素材,採用西方的打擊樂五重奏方式重新編曲,並加上舞蹈和影像等視覺效果,讓桑布伊的樂迷聽到他音樂的不同可能,不熟悉桑布伊音樂的觀眾,也可感受來自山林雲霧的天籟之音的現代性。

桑布伊說,這次和不同的創作夥伴合作,是很好的體驗,「不僅是歌聽起來不同,裏面有舞蹈、影像、燈光等,也是很新鮮的嘗試。」

金曲歌王桑布伊搭配作曲家林桂如、導演陳彥斌Fangas Nayaw、編舞家董怡芬,以打擊樂、舞蹈、影像等當代劇場元素,重新詮釋卑南古調。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趙紹伯攝影

陳彥斌Fangas Nayaw說《永晴之許》有許多個別獨立的劇場元素,創作的過程就是在不斷嘗試如何讓他們加乘、整合成一個新的東西。「觀眾進到劇場,是花時間和我們一起見證作品的誕生。北藝中心是一個新的劇場,這個作品更要讓大家有新的體驗。這條期許的路上有波濤有黑暗,但終究會走到終點的亮光。」

林桂如說,這個作品不是擊樂伴奏桑布伊,而是擊樂與桑布伊歌聲的合奏,因此怎麼樣抓住兩邊契合的點,對歌者本人也是很有挑戰性。「我們把桑布伊自己的作品,縯繹出與專輯裏不同的風貌,希望觀眾來欣賞。」

董怡芬說,「桑布伊聲音的感染力就非常強,所以我也要找到一個有力的身體存在的方式。我這次編舞,要打破以人為中心的本位主義,舞者的形像是流動的,有時候是自然景觀、有時是動物性,在不同的身份流動中創造律動性。」

《永晴之許》今天(19日)起一連三天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四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