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雲水 96 年  宗教交流 60 年

文/人間福報編輯部整理 |2022.08.19
11357觀看次
字級
圖/佛光山、資料照片

插圖/點點陳

文/人間福報編輯部整理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出家84年,今年96歲,一生致力於推動教界,乃至各宗教之間的往來互動,為21世紀宗教和諧共存立下典範。大師正式開啟宗教交流,始於1963年代表政府,組織「中華民國佛教訪問團」訪問東南亞等國家,今年屆滿60周年。

欣逢大師96歲華誕(農曆7月22日),茲舉述大師宗教交流的數個重要里程碑,引領大眾回顧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弘傳歷程,並向大師致上最高的敬意。

佛教訪問團 播下因緣種子

1949年,星雲大師初到台灣,當時的環境並不利於佛法弘揚,然而大師沒有因此退卻灰心,而是勇於突破困境,一心繫念佛教未來的發展。1963年,大師36歲,隨中國佛教會「中華民國佛教訪問團」訪問泰國、印度、馬來亞(今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日本、香港,期間會見泰皇蒲美蓬、印度總理尼赫魯及菲律賓總統馬嘉柏皋等人;在印度,曾要求釋放700名被捕華人,救出2艘高雄漁船,此行首開人間佛教弘法交流先例,並在亞洲國家播下因緣種子。

意識到佛教未來首重人才培養,大師在1964年建設高雄壽山寺,創辦壽山佛學院;1967年於高雄開創佛光山並將佛學院遷址至此,致力推動人間佛教,手訂規章制度,立下佛教現代化的新里程碑。

開山50餘載 帶動教界交流往來

由於日本佛教學術、宗派非常興盛,加上地緣和台灣比較接近,1974年,大師成立「中日佛教促進會」並出任會長,與日本「日華佛教關係促進會」會長丹羽廉芳互訪交流,促成日後中日佛教頻繁友好的往來。隔年,率領「中華佛教親善訪問團」訪問日韓,並於漢城成立「中韓佛教促進會」。

美國建國200周年(1976年),大師帶領「中華民國佛教美國訪問團」赴美慶賀,為中華民國佛教界第一次正式組團訪問美國。

1982年,大師代表佛光山與韓國有佛寶寺之譽的千年古寺通度寺締結兄弟寺,數年後亦分別與代表法寶的海印寺、代表僧寶的松廣寺締盟交流。1985年,榮任世界佛教青年會榮譽會長。

由星雲大師創建、被譽為北美洲第一大寺的美國佛光山西來寺,於1988年在洛杉磯哈仙達崗(Hacienda Heights)落成,並傳授西方國家首次的「萬佛三壇大戒」,共有來自16國、300位僧眾求受大戒;同年主辦「第16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為國際佛教會議第一次於西半球召開,並首開兩岸佛教平等交流。

為團結各國佛教徒,「第18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於1992年在佛光山召開,大師被推選為永久榮譽會長;同年至棉蘭Tiara飯店大會堂弘法,為首位在印尼公開講演佛法的佛教僧人。1993年,在佛光山召開首屆「國際佛教僧伽研習會」;同年與泰國法身寺締結兄弟寺,為南北傳佛教交流寫下新頁。

第一屆「台灣佛教寺院行政管理講習會」於1998年在佛光山舉辦,獲教界熱烈響應。為幫助南傳國家恢復比丘尼戒法,同年2月,大師到印度菩提迦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並舉行多次在家五戒、菩薩戒會。4月,率團從印度恭迎佛牙舍利蒞台供奉;同年到馬來西亞弘法,與信奉伊斯蘭教的馬國總理馬哈迪會談,為中馬兩國的佛教與伊斯蘭教交流開啟新頁。

佛誕節原本只是台灣佛教界的紀念日,1999年,大師發起爭取成為國定佛誕節,為佛教東傳2000年以來,首度將佛誕節訂定為國定假日;隔年,大師於中正紀念堂主持首屆國定佛誕節慶祝活動,題字「佛誕國光」。

二十一世紀 人間佛教走向世界

大師曾說:「在我心中,佛教並無南傳、北傳、大乘、小乘佛教或國籍之分,所以,我希望法師將來能為南北傳佛教做一個溝通的橋梁。」正是這樣的理念,2003年,大師在佛光山與柬埔寨法相宗僧王柏克里、泰國代僧王頌樂拍布達勤那旺上座比丘、斯里蘭卡佛護長老等長老共同主持「南北傳佛教交流座談會」,與會者一致認同大師提倡「走出去」的建議。

泰國僧王90歲華誕(2004年),佛光山獲僧王指定為供奉金佛的聖地之一,並於佛陀紀念館預定地主持安座法會,象徵南北傳佛教融和及國際友誼交流;11月,前往澳洲佛光山南天寺傳授澳洲佛教史上首次的國際三壇大戒,有16個國家地區、200餘位戒子參與。

「第23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代表大會」、「第14屆世界佛教徒青年會代表大會」、「世界佛教大學第6次會議」於2006年在佛光山舉行聯合開幕典禮,並就大會主題「佛教與寬容──共創世界和平」提出:佛教需要進步、佛教需要事業、佛教需要共識、佛教需要和諧。同年10月,為紀念印度安貝卡博士帶領50萬民眾皈依佛教50周年,應邀前往印度安特拉省海德拉巴市,主持20萬人皈依大典。

推動佛法生活化 成立國際佛光會

因應時代潮流與需要,大師帶領的佛教逐步跨出寺院,面對群眾,1992年5月16日於美國洛杉磯成立國際佛光會,之後在世界各地成立佛光會,會員遍布五大洲,2003年正式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會員,至今有200個協會、百萬會員,將持續推動佛法生活化,淨化社會人心。

寄盼未來人間佛教能遍地開花,2015年,大師倡議並促成「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的成立,全台14個縣市,57個團體與數百個會員共同響應發起,為21世紀人間佛教立下新里程碑。至今已有400個教團、寺院、團體會員,期間曾舉辦緬甸及兩岸僧伽教育交流、兩岸佛教發展等教界交流,大家不分區域派別,為佛教永續努力,一起為佛教開展新頁。

「全球佛教代表世界和平交流會暨國際佛光會第7屆第一次理事會議」於2019年在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大師透過視訊,期勉全球佛光人在佛教的發展裡傳承信仰、道德、仁道、人格,使之成為佛教未來的主流思想。

兩岸佛教交流 攜手發揚中華文化

推動兩岸宗教交流與和平發展,大師亦不遺餘力;1989年,大師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之邀,以「國際佛教促進會」的名義,率500人的弘法探親團赴大陸各佛教道場訪問,受國家主席楊尚昆接待,政協主席李先念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開啟兩岸佛教交流盛事。

2002年元月,大師以「兩岸未通,宗教先通」與大陸達成佛指舍利蒞台協議,且以「星雲簽頭,聯合迎請,共同供奉,絕對安全」為原則,組成恭迎佛指舍利委員會,至西安法門寺迎請舍利到台灣供奉37日,計500萬人瞻禮。此事影響廣泛而深遠,進一步擴大了兩岸交流。

因應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又稱非典型肺炎)肆虐,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界於2003年7月,在廈門南普陀寺舉行「為降伏『非典』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大法會」,大師應邀與佛教界代表共同主持;同年11月,出席「鑑真大師東渡成功1250年紀念大會」,並率領佛光山梵唄讚頌團至北京、上海演出。隔年,擔任佛光山梵唄讚頌團與中國佛教協會所屬三大語系、五大叢林,兩岸百餘僧眾共同組成的「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團長,於台、港、澳、美、加等地巡演。

捐建鑑真圖書館 眾緣成就和諧社會

大師感謝大陸揚州如「揚子江流水」般撫育滋潤他,2005年,捐建揚州鑑真圖書館,成立「揚州講壇」;隔年,以8大發起人之一的身分,出席於杭州主辦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說「如何建設和諧社會」,全球1200餘位高僧大德與會。2007年,蘇州寒山寺贈「和合鐘」與佛光山締結兄弟寺,於台北林口、彰化體育館及高雄佛光山同時舉行贈鐘儀式暨祈求兩岸和平回向法會,大師賦詩紀念:「兩岸塵緣如夢幻,骨肉至親不往還;蘇州古剎寒山寺,和平鐘聲到台灣。」

「第2屆世界佛教論壇」於2009年3月在無錫靈山梵宮開幕,大師就大會主題「和諧世界、眾緣和合」發表主題演說;論壇於台北閉幕,寫下兩岸四地宗教交流新頁。

近年來,大師於大陸復興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積極推動文化教育,更促成2015年河北幽居寺佛首金身合璧盛事,為兩岸攜手維護中華文化做了最佳見證。

帶動各宗教融和 共祈世界和平

有鑑於宗教具有安頓人心與促進世界和平的功用,因此大師一向主張宗教之間要能融和與和平共存,例如美國佛光山西來寺落成後,每年舉辦世界和平祈願法會,邀請各宗教領袖共襄盛舉,也帶動佛光山在國際上,與各大宗教交流的契機。

推動與天主教的交流方面,佛光山於1995年召開「第一屆天主教與佛教國際交流會議」,為天主教和佛教首次在台灣的正式對談;1997年,大師前往梵蒂岡,與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進行世紀宗教對話;2006年,應邀前往梵蒂岡訪問並與教宗本篤十六世會面,並就宗教交流交換意見。

大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有50餘載跨越宗教的友誼,曾有多次的對談交流;2004年,大師應聘擔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副主委單國璽樞機主教及基督教、天主教、一貫道、道教、伊斯蘭教等領袖,共同出席「和平音樂祈福大會」;此後多次集合各宗教領袖,舉辦各種聯合祈福活動,發揮宗教淨化人心之功用。

尊重本土 開啟宗教交流平台

大師對本土宗教向來友好尊重,曾應北港朝天宮董事長郭慶文之請,寫下〈媽祖紀念歌〉,讚頌媽祖慈悲濟世精神。2011年12月25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落成,同時發起「神明朝山聯誼會」並年年舉辦,此後擴大為「世界神明聯誼會」; 2014年號召成立「中華傳統宗教總會」,隔年正式成立大會,開啟各宗教交流平台。

製圖/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