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 水井封存的記憶

文/吳芳枝 |2022.08.18
1424觀看次
字級
往日時光已隨水井一併封存。圖/吳芳枝

文/吳芳枝

民國四、五十年代,台灣自來水系統覆蓋率仍低,而且主要分布在人口集中的都市地區。水井和汲水幫浦是農村的重要水源,尤其水井與居民的生活更密不可分。

一般村子裡會有多口水井,散布在聚落各處,因為洗菜、煮飯、洗澡、洗衣等,都須仰賴水井。每天早晨,婦女圍繞著水井汲水、洗衣、洗菜,非常熱鬧,手上忙著嘴巴也沒閒著,東家長西家短,村內大小事一個也不遺漏,水井旁就是廣播站兼社交聯誼處。一整天在田裡耕種的男人,回家前也會先到井邊沖洗掉汙泥,小男孩赤裸裸地在井邊淋浴,更是夏天最舒暢的享受。

因為家裡的水都取自水井,記得小時候,母親規定每人放學後要提十桶水,倒入廚房的水缸,供烹調、洗碗用;但滿滿一桶水,常常提到廚房只剩下半桶。而挑水這行業,也是老一輩的共同記憶,以前茶館、飯店或是有錢人家都會請挑夫送水,讓他們得以用勞力掙取微薄的報酬。

井水就是地下水,然而因近代科技產生的工業廢水、農藥、化肥等,都會汙染水環境,許多井水已經不適合直接飲用。加上自來水普遍設置後,水井逐漸消失在歲月的洪流裡,加蓋封存,默默記存著當年的回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