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圖/123RF
文/陸世瑋(任林教育基金會行銷企劃 )
立秋之後時序進入秋季,這是詩人眼中浪漫與蕭瑟交錯的季節,也是出遊的好時機。任林教育基金會邀請會員與臉書粉絲,嘗試把自己的心靈敞開,輕柔地碰觸自己的感受,在腦中來一趟覺察旅程,得到許多有意思的回響。
一位年輕的大男孩,只要下雨,心情就鬱悶起來,每到梅雨跟颱風季,更是他最不喜歡的季節,而他也沒仔細探究過原因,解讀自己的感受背後到底藏了些什麼。
有天他要下班時,本來晴朗的天空突然傳出轟隆巨響,接著豆大的雨滴,快速隨著雷聲與閃電降下,啊!討厭的狀況發生了。像這樣的大暴雨,只要一出門就一定會淋溼,他騎摩托車又沒帶雨具,那種溼黏的感覺想到就煩躁,再加上一股莫名的不安湧上心頭,讓他很想不顧一切,用最快速度飆車回家。
「煩躁跟不安的感覺是從哪裡來的?」想起任林的邀請,他試著依循記憶路徑,懷抱好奇踏上覺察的旅程。
望著眼前的大雨,他想起小時候。因為颱風侵襲,家裡曾淹水十幾天,家具跟很多來不及搶救的物品都泡在汙水裡。積水久久不退,在牆壁上留下難看印記,之後整個家一直瀰漫著令人作嘔的霉味,還有趁勢入侵的蚊子大軍,把他叮到全身都是腫包,搔癢難耐,更別提因為淹水造成財物上的重大損失,使他與家人過了段辛苦的日子。
當時感覺到的驚恐、聞到的霉味、皮膚發癢與家人緊皺的眉頭,成為屬於他的雨天印記。
已經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他不太常想起那段過往,或是說,他選擇忽略那時的記憶。但發生過的一切都存在身體裡,雨滴常不知不覺讓他回到過去,再度變成那個不安、害怕,想保護家人但無能為力的小男孩。
整理他的覺察地圖,一開始他在接收到下雨的「訊息」後出發,「感受」到煩躁與不安,產生想趕快飆車回家的「意欲」,但他忍住沒有衝動行事,而是深呼吸幾下,靜下心來陪伴自己片刻。
經過覺察之後,他從「解釋」中找到受淹水所苦,小小無助的自己,用身心接納自己不愉快的過去;然後「感受」變得單純許多,沒那麼焦慮。他想到自己長大了,不再那麼無可奈何,就算回到家衣物淋溼,只要清潔晾乾就好,不會有霉味,身體也不會搔癢,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家人也是安全的;感受改變,他的「意欲」也改變了,他想要平安回家,不要因為莫名的不安而在大雨中飆車;於是,他「選擇」用輕鬆的心情,慢慢安全地騎車回家,淋雨就當消暑。
敞開心靈讓自己在腦中盡情探險,覺察旅程走到這,他終於知道自己對於雨天的煩躁跟不安從何而來,也知道自己有機會不再為此所苦,這時的他,像個充滿自信的旅行者,準備踏上另一段更深入內心的旅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