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測在寒風細雨中登場,國文考題出現不少的火星文如3Q、Orz、::>_<::等都入題,有考生在出場後認為這些火星文,符號老早就遜掉,更引起不上網考生「搞蝦米碗糕」的怨言。
以網路用語與符號考驗學生的程度,雖然有創新與拉近新新人類距離的作用,但顯然易引起試題答案的爭議,會降低題目的品質,因為這些火星文的解釋因人而異,任何人均可各取所需做出不一樣的解釋,在欠缺公認的標準答案,它是遠離了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
不諱言,從電視上的一些新興的詞彙如「LP」、「A」錢、「SPP」、「LKK」、「英英美代子」、「粉絲」等,演變成現今網路上流通的火星文,這些特殊的文字與符號曝露出現代人力求簡明扼要的趨勢。
但由於它的公信力薄弱,所以愈是想要清楚明確的表達意思,反而是愈表達愈模糊。
而且我為什麼要認同這些莫名其妙的文字與符號?你說這個符號 ::>_<:: 是什麼,我偏要說別的意思,不可以嗎?莫怪乎有不上網的同學說看不懂這個題目,直呼不公平。
但大考中心副主任李鍾元卻表示,「這個題目反而對不上網的同學有幫助,因為沒有上網的習慣,一看到文章可以很容易挑出有錯的地方。」這種解釋是有待商榷的,若平時不上網,不懂火星文,可能依照網路族的標準做出適當的解釋嗎?
他更進一步說,「命題委員可能是看到現在的年輕人平常都使用火星文,所以把不合語法的文句提出來,要考生寫出真正要表達的意思。」然而,如此做法豈非佳惠常上網的學生,進而懲罰不懂火星文的人?所以,以火星文測驗學生的國文能力,難以測出所欲測量的實質內容與學生程度,有取材不當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