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美玲
父親今年八十五歲,數年前,從一開始脾氣大起大落;參加鄰里進香團,拿錯別人的行李;外出,忘記回家的路;到現在只記得很久以前發生的事,不記得眼前的你……但是他還是我最親愛的爸爸。
人類出生後,慢慢成長,從嬰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壯年期到老年期,知識、技能和情感的表現愈來愈好;年老之後,則呈現相反的狀況,尤其失智後更是如此,成長階段倒著走一次,才會到說再見的時候。
我們照顧孩子總是不辭辛勞,甘心為孩子付出一切,但是面對自己長輩的退化,卻很沒有耐心,常常覺得老人家是故意跟我們作對,亂發脾氣、搞失蹤,讓照顧者心情低落,情緒潰堤。
事實上,失智者只記得當下和年輕時的事情,如果可以讓失智者開心過每一天,其實照顧者不用太計較,但這真的很不容易。
能讓失智者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是最好的,隨時看到親人,會讓失智者有安全感,情緒也會比較穩定。倘若有困難,可利用日照中心和請照服員協助,讓主要照顧者可以稍加喘息。
你我都會老,沒有人希望自己失智,從父親的身上,我知道他無法控制自己。
我也了解失智者病情發展的歷程,在照顧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日照、醫療和社區據點的協助。即使爸爸已經失智,如果讓他有自尊、自信、自覺有用,有機會能跟同儕相聚,我相信會有助改善或延緩他腦部功能退化。
期待返老還童的爸爸,可以天天開心,陪我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