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場設置珍珠奶茶造型的彈珠台,讓民眾體驗古早味。圖/中央社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一連四天的台灣美食展昨天開跑,文化部集結歷史博物館、台灣美術館、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灣博物館及傳統藝術中心等五大館所,以「共生之味」為主題,展出歷年開發的食器餐具文創商品,讓民眾在大啖美食之餘,也能從藝術視角探索飲食的文化意義。
文化部表示,為了讓民眾輕鬆看展,同時了解台灣飲食文化轉變、結合與不停延續的「共生」關係,特別應用五大館所的經典館藏,轉化而成的現代文創食器來詮釋,並分「豐饒之鄉」、「盛裝饗宴」、「永續台味」三個特色展區。
其中,史博館主打「盛裝赴宴」概念,展示各種老文物轉化的文創食器;工藝中心強調台灣綠工藝品牌,集結台灣原創工藝;台博館以「重要食刻」為主軸,精選原住民類食器文物;傳藝中心從宜蘭帶來「傳藝工坊」駐園工藝師的作品,展現職人的獨特藝術性。
國美館則精選在地飲食文化的藏品,展出藝術性強烈的獨特食器,例如選取陳庭詩〈日與夜〉作品圖像轉化的琺瑯杯;另擷取吳李玉哥〈豐年祭〉作品的局部元素,轉印製成環保食物袋。現場也精選如席德進〈麵攤〉、許深州〈秋興〉、鄧南光〈晒花生〉等飲食文化主題之典藏藝術品,以影像方式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