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苑海空步道 賞鳥看蟹 文/漁稼 |2022.07.31 語音朗讀 21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海空步道蜿蜒於紅樹林間,是觀察灘塗地生態最佳的自然教室。圖/漁稼萬歲大眼蟹 圖/國立海生館黃頭鷺 圖/國立海生館小白鷺及幼雛 圖/國立海生館小白鷺及幼雛 圖/國立海生館玉螺 圖/國立海生館玉黍螺 圖/國立海生館海空步道蜿蜒於紅樹林間,是觀察灘塗地生態最佳的自然教室。圖/漁稼在賞鳥亭觀賞各種鷺科動物。 圖/漁稼萬歲大眼蟹向挑戰者揮螯。 圖/國立海生館夜鷺 圖/國立海生館 文/漁稼 彰化縣臨海鄉鎮的「芳苑」,曾是台灣極其繁華的港口,幾經沒落之後,芳苑鄉經過多年努力,重新以漁村的「蚵業」為主題,結合紅樹林及溼地等元素,發展漁村生態教學及深度文化之旅,成功轉型為海洋文化為主的觀光城鄉。彰化縣政府先將芳苑溼地紅樹林疏伐,清理出海路原有的營建廢棄物,並設置生態觀察「海空步道」及解說系統,呈現一個真正的灘地,而不是含有營建廢棄土的場域。2021年9月11日啟用後,民眾可以到此欣賞美麗的海岸風光,運氣好的話,帶個望遠鏡,也有機會看到候鳥。魚蝦蟹貝生長樣態佳芳苑溼地位於二林溪出海口,由海水和溪水泥沙匯聚交會混和,水質渾濁色汙,因而有「黑色大地」之稱。但也因為水中有機質豐富,很適合魚、蝦、蟹、貝螺類生長覓食,因此當地的生態樣貌格外精采豐富。 溼地上的紅樹林,是芳苑鄉獨特的生態資源,在「海空步道」啟用之後,又為溼地增添新的遊憩設施。步道全程徒步參觀時間,約需1小時,可作為休閒運動的一個好所在。 架空觀覽處處皆驚喜「海空步道」總長度1028公尺,以高於潮間帶1.8~2公尺的高度,穿梭於紅樹林之間,設置低矮的護欄,減少對泥灘地生物的干擾。步道途中,串連觀夕平台、賞鳥亭及底棲環境觀察平台,最後可走到芳苑海堤,是認識紅樹林、潮間帶生物與濱海生態環境的主要參觀路線。走在「海空步道」,處處是驚喜,退潮時,可以近距離觀察到萬歲大眼蟹、彈塗魚,以及海茄苳、水筆仔為主的紅樹林。紅樹林深藏鷺科動物溼地上,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在紅樹林內,以鷺科鳥類為主,如小白鷺、黃頭鷺(又稱「牛背鷺」)、夜鷺(俗稱「暗光鳥」)、蒼鷺等。紅樹林是這些鷺科鳥類棲息繁殖的場所,因此,在每年3~5月繁殖期,便可看到這些鷺科鳥類,忙著叼啣樹枝等巢材,飛行進出紅樹林築巢育雛的景象。運氣好的話,還可在賞鳥亭看到小白鷺、黃頭鷺等鳥類。在紅樹林沙灘常見的底棲動物,主要為螺類,包含海蜷、玉螺及玉黍螺,而甲殼類如方蟹、大眼蟹、相手蟹、寄居蟹的數量,亦占了很高的比例。海岸潮間帶退潮後,所留下的小水塘,提供許多不耐乾旱的海岸生物暫時棲身之所,潮池的周圍也是招潮蟹、彈塗魚喜愛的棲地環境。小白鷺 旋轉扭身跳芭蕾小白鷺是多數人第一次認識鳥類時,最容易記住的種類。一般人所熟悉的小白鷺,是全身雪白,嘴黑色纖細,腳部細長,除各趾為黃色外,其餘為黑色。在台灣春、夏季節間繁殖,喜歡於相思樹林、竹林與紅樹林間,與夜鷺、黃頭鷺等集體築巢,形成特殊的「鷺鷥林」生態景觀。小白鷺,全身羽毛純白色,在繁殖期,於枕部著生兩條狹長而軟的矛狀羽,狀若雙辮,稱為「辮羽」,懸垂於後頸,前胸和背部被蓑羽,背部蓑羽的羽支,特別鬆散而延長,一直向後伸展至尾端。小白鷺只有在繁殖期間才最美麗。繁殖期一過,頭部冠羽,肩、背和前胸的蓑羽或矛狀羽,均會消失,但全身羽毛仍是純白色。此鷺覓食動作頗多,身姿非常曼妙,時而揮動翅膀,時而直向前衝,以捕食小魚蝦。此外,更常慢步輕移淺水域,激起水中游魚,再行捕食的慢動作,還會做出迴轉、伸頸、扭身等高難度行為,有如舞台上的芭蕾舞者。黃頭鷺 飛行姿態頗從容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夏季時,頭、胸、背部等處,有橙黃色羽毛出現,冬季則變回白色,只有頭部略有黃色。黃頭鷺的習性,和一般鷺鷥不盡相同,牠們很少到水中去獵捕魚類,而是以昆蟲和其他陸生小動物為主食。在平地草叢間,常可看到黃頭鷺緩步行走,東張西望的伸頸啄食,特別喜歡和田裡的牛群為伍,藉著牛隻走動,驚起草叢中的昆蟲時,加以攔截捕捉,尤其常棲息於牛隻背部上,因此,人們又俗稱其為「牛背鷺」。黃頭鷺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姿態十分優美。中國古代的《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於飛,於彼西雍」,來形容此鷺飛翔時,氣勢不凡的姿態。夜鷺 徹夜不眠忙捕魚 夜鷺是台灣普遍的留鳥(或過境鳥),台語稱之為「暗光鳥」,這個詞常被代指「熬夜通宵徹夜未眠的人」,客語則稱作「夜鶴」。由於性喜食魚,被養殖魚業者視為擅偷盜的害鳥。顧名思義,夜鷺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鷺鳥,除繁殖期外,白天大多隱身在沼澤、密林裡,或待在白鷺鷥窩巢內,縮頸站立一處不動,或梳理羽毛,有時則單腿站立,身體呈駝背狀。如無干擾或未受到威脅,大致不會離開隱居地。到了日落黃昏,白鷺鷥成群回巢時,牠們才離開休息地,飛往水田、河邊、溪畔或養魚池等地覓食。夜鷺的外觀,雌雄不易區分,其頭頂、後頸、羽冠及背部,均呈黑藍色,且具金屬光澤。體型圓胖,頸部短粗,嘴喙黑色,腳黃綠色,成鳥和幼鳥體色,差異變化大。幼鳥全身為黃褐色,布滿淡色縱斑,嘴基部黃綠色,眼睛呈橘紅色,當長至成鳥期,眼睛轉為鮮紅色。在繁殖期間,後枕部會長出2~3根辮狀白色冠羽。 前一篇文章 影/潔癖法鬥 「叼滾輪清潔客廳」角落也清 下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6【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特搜啟示】2025.05.0409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10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蠢萌翻車魚 一生受欺凌 曲紋唇魚 好脾氣的大塊頭【台灣也有】七彩水母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