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邱碧淞
客家柚茶是我們家珍貴的寶物,當家人中暑、咳嗽時就會泡來喝,更是父親和五叔兄弟們談心、思念祖母時的飲品。
以前祖母每年會做兩、三個,她過世後,我們省省地喝,當喝完祖母做的最後一泡客家柚茶時,覺得真是不可思議,客家柚茶存放了三十年,喝起來仍然香氣馥郁,齒頰芬芳。家人覺得必須將此技藝傳承下來,於是母親開始製作,每年做五、六個,持續了好多年。
五叔過世後,父親少了兄弟對飲,備感孤單,因睹物思情,比較少喝了。自從父親不怎麼願意喝後,母親也顯得意興闌珊,製作客家柚茶的責任就傳到我身上了。我把之前漫不經心的記憶一點點匯集起來,加上母親的從旁提點,開始認真學習。
每年中秋之際,挑柚子、選好茶,是我們家的大事。祖母在世時,母親買回來的柚子一定要讓她先看過,而被相中可做柚茶的柚子,由我在書架上清個位置慎重存放。
喝茶是我家的日常,接待叔叔伯伯親友時,奉上好茶,代表我們最真誠的敬意。尤其在中秋節賞月那天,下棋、說典故、講笑話,歡樂無比,而重頭戲是品茗多種比賽得獎茶。
父親會將被誇讚過的前三名,特別存放,以供製作客家柚茶之用。母親打趣道:「你有好茶葉捨不得直接喝,做客家柚茶就捨得。」「那當然!做客家柚茶那麼辛苦,一定得選用好茶才行,等用剩了再喝嘛。」
客家柚茶的製程,每個細節都馬虎不得。我第一次製作時,放了好一陣子茶葉未軟,母親一看就說要加鹽,柚肉才容易把水出盡。她還解釋:「你祖母說,加了鹽的柚茶不易壞,喝的時候才會潤韻。要記得唷!」
蒸客家柚茶的蒸籠需洗乾淨,不沾一點油;晒的時候,不能沾到一滴雨水;重壓的物品要平,得用不沾油腥的砧板做底板,再於砧板上置放重物;蒸的時候鬆掉綁繩,壓的時候繫穩綑繩。
自柚子取出柚肉,將柚肉和茶葉混攪置軟塞回柚殼中,經過五到九次的蒸、綑、壓定型後,每日需蒸軟或晒軟,調整綑綁的棉繩;這期間,我每晚要將客家柚茶重新綑綁安置好,方得安心入眠。這甜蜜的負擔,需到它們堅硬無比,才算完工。收藏三年後飲用,甘甜無比,存放愈久滋味愈好。
起工製作客家柚茶時,滿屋飄香,這氣息不僅是舒心神怡,還有綿綿的思念,牽縈著家族的溫馨與芬芳。
(本文由「台北市閱讀寫作協會」提供https://www.facebook.com/TWLA2010)
客家柚茶
製程
一、材料:
柚子(一顆/500g)、茶葉(500g)、鹽巴少許
二、做法:
1. 柚子放至微乾,洗淨、晾乾。
2. 切開柚子蒂頭留下,取出柚肉,保持柚殼完整。
3. 柚肉一瓣一瓣除去曩皮,剝下柚肉放入大碗公中。
4. 將烏龍茶、鹽放入大碗公中與柚肉攪拌,用手輕輕抓捏後,靜置兩小時左右,茶葉吸足柚子水軟化,柚肉脫水成乾扁狀。
5. 把混攪在一起的茶葉和柚肉,緊緊塞入柚子殼內,將之前切下的柚子蒂蓋回去,並沿邊塞緊。
6. 蒸籠的底鍋置入半鍋水燒開,將柚茶放入蒸籠,文火蒸四十分鐘熄火置涼。
7. 取出柚茶調整形狀,用棉繩輕輕綑綁後再拿重物將其壓扁。
8. 重壓一天後,移開重物,鬆開棉繩在蒸籠蒸三十分鐘熄火置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