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防疫保單理賠潮波波湧現,今年以來理賠金額已突破300億元,衝擊產險業營運表現,且近一周理賠金額再創新高,顯現防疫險理賠仍處於高峰期。金管會保險局昨日證實,目前已經收到2家產險業者申請向外借款,以支付鉅額保險金,且均已核准。
不過,是哪2家產險獲准辦理借款及相關金額多少?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強調,由於涉及個別公司資訊,不宜對外揭露。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截至7月25日,12家產險累計承保451.7萬件防疫險、保費收入達42.2億元,理賠件數86.7萬件,理賠金額突破300億元、來到319.4億元,近一周理賠金額大增61.3億元,再創今年以來防疫險單周理賠金額新高,由此可見,防疫保單理賠高峰尚未結束,理賠金額持續攀升,已讓部分產險業者吃不消。
張玉煇表示,依照保險法第143條規定,保險業不得向外借款、為保證人或以其財產提供為他人債務的擔保,但保險業有三種情形之一,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向外借款者,則不在此限。
其中一種情形為給付鉅額保險金、大量解約或大量保單貸款的周轉需要,保險業可向主管機關報請核准。張玉煇證實,目前已收到2家產險業者申請向外借款,且金管會均已核准。
特別準備金沖回、增資 同步啟動
受防疫險拖累,產險業累計今年上半年稅前虧損469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最慘紀錄。為因應防疫險鉅額虧損,目前國泰世紀產險、兆豐產、明台產、和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南山產、中信產、富邦產共8家業者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收回權益項下重大事故準備金,均已獲准,核准動用金額總計99.4億元。
除申請特別準備金沖回外,也有產險業者同步啟動增資計畫,金管會已核准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2家分別增資100億元及40億元,其他業者正進行評估程序中。
產險業者指出,儘管因應爆量理賠潮,公司先前早有準備,但仍趕不及民眾申請理賠的速度,如今已調度其他部門同事、工讀生支援文書處理,以利加快理賠人員審核的進度。
不過,產險業者也坦言,理賠量能仍相當有限,「好比整年理賠的案件量瞬間湧入」,因此賠案處理仍需花上一些時間消化,強調來不及在期限內核賠的案件,除了賠款外,亦會主動計算遲延利息給保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