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飛春光」音樂會 用打擊樂回望蔣渭水生命

曹麗蕙 |2022.07.26
869觀看次
字級
朱宗慶打擊樂團今年10-11月,將以打擊樂作為媒介,傳達與詮釋蔣渭水先生對台灣文化的貢獻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2022朱宗慶打擊樂團年度音樂會「俠飛春光—晨鐘暮鼓蔣渭水」,將在10月6日起於北中南三地登場,要以震撼人心的打擊樂編制,回望台灣文化協會共同創辦人蔣渭水波瀾萬丈的一生經歷,與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談起「俠飛春光」音樂會的製作緣起,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自己與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蔣理容是認識超過二十年的朋友:「每次見面,都很感佩蔣老師對藝術的無比熱情。」大概在三、四年前,蔣理容提起用打擊樂訴說蔣渭水故事的可能性,兩邊理念一致,到2021年6月成立專案小組,討論也越來越激烈:「從原本的一首曲子,變成一整場音樂會。」經歷了一年多的製作累積,一定能帶給觀眾無比感動。

蔣理容則回應,自己一直在推動用「音樂」訴說蔣渭水的精神,因為藝術是可以讓故事一直流傳下去的最佳方式。同時,由於蔣渭水於《台灣民報》開設的專欄就名為「晨鐘暮鼓」,並曾在1925年元旦時寫下:「我在這今天是多麼快樂,多麼希望要把這晨鐘暮鼓放在新高山的極頂,大敲特擂起來!擂得北至富貴角,南至鵝鸞鼻,西至澎湖島,東至紅頭嶼,四面八方的台灣三百六十萬同胞,都從睡夢中一時就驚覺著醒起來!」

如此極富感染力的字句,加上「晨鐘暮鼓」的標題,讓蔣理容認為一定要用「打擊樂」的形式來結合:「很高興這次有朱宗慶老師的大力支持,他一向都是『玩真的』,邀請到一流的團隊合作,觀眾會更覺得回到那個歷史,體會到他們的精神。」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蔣理容(左)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朱宗慶經過三年的擘畫,打造「俠飛春光」音樂會。圖/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朱團表示,在維持最佳舞台呈現又不失音樂會本質的理念下,《俠飛春光》音樂會集合了台灣第一線的優秀製作陣容:由導演李小平與編劇施如芳再次合作,以音樂會形式烘托出百年前的台灣風景。

面對蔣渭水不長卻極為豐富的四十年人生,編劇施如芳捨棄常見的「傳記式」手法,而是循著蔣渭水留下的文字線索,聚焦台灣知識啟蒙與自我認同極明亮勃發的時光。以1924年因「治警事件」入獄到1931年驟逝的蔣渭水人生末端為主軸,施如芳慧眼精挑7個生命場景,貫穿出其覺醒世代的不滅精神——代表正道、勇敢和俠氣的「俠」;向死而生並無畏飛翔的「飛」;展現啟蒙萌發和曇花一現意象的「春」,以及迎向光明與帶來希望的「光」,而成為本次音樂會的主題「俠飛春光」。

音樂方面則邀請到洪千惠、櫻井弘二、楊祖垚與蔡昀恬等綜合不同世代與國籍的作曲家,用音符展現蔣渭水「晨鐘暮鼓」的決心及氣魄;為了完整音樂感染力,朱宗慶打擊樂團還特別邀請20位合唱協演人員,綜合人聲與歌詞,傳達蔣渭水的百年呼喊。

「俠飛春光」將在10月6日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10月29日、30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以及11月1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巡迴演出。
導演李小平(右)與編劇施如芳再次攜手合作,透過幾個富有聲響想像的生命情境,聚焦台灣知識啟蒙時光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