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濟部針對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七月起調漲電價百分之十五,但考量內需、民生產業受疫情衝擊,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健身房六類產業的高壓用戶將不調漲,但同樣是攸關民生的「非酒精飲料類」,卻未被列入凍漲行列,讓業者不滿地說,政府一紙公文就要「工廠二十四小時生產包裝水、各式飲品,供應民生,凍漲卻未列入範圍內,有失公平!」,業界預估一年增加電費將破億。
非酒精飲料業年產值達五百億元,製造桶裝水、礦泉水等飲品,依照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業統計類別,被列在代號為「○九」開頭編號的「飲料製造業」,這次全未被列入凍漲行列,「○八」開頭的食品製造業卻全被列入,業者不滿指出,飲料也是食品、也是民生必需品,未列入很不合理,疫情期間配合政府不停工、不漲價,卻淪為此待遇。
台灣區飲料同業公會在立委莊瑞雄、蔡易餘辦公室協助下,與經濟部官員開協調會,但據悉,與會人士直接詢問經濟部官員,是否把同是「○九」代號開頭的酒精飲料製造業、非酒精飲料製造業混為一談?造成非酒精飲料製造業根本未討論,就被排除在外?經濟部官員在會中坦言,確實沒有討論。
台灣區飲料同業公會理事長翁聰賢說,電價調漲是必然,但政府對民生必需品的製造業,有顧及國人的立場考量,暫時緩漲,飲料製造業也是經濟部最關切的產業之一,防疫期間,政府要求工廠二十四小時生產包裝水、各式飲品,供應民生,「未列入範圍內,有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