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寺香火鼎盛,是當地信仰中心,也是「觀音」地名由來。圖/市府提供
【記者羅智華桃園報導】桃園甘泉寺香火鼎盛,是當地信仰中心,也是「觀音」地名由來,每年都有許多信眾前來祈福參拜。為傳承悠久觀音信仰文化,甘泉寺與市府每年都會舉辦「石觀音文化節」,明上午將舉行「契兒契女共下轉」,邀請石觀音的契子、契女回娘家,祈求觀音保佑孩子平安成長。
歷史悠久的甘泉寺是觀音區的信仰重鎮,相傳石觀音之名的由來,是因為在清朝年間,有居民於在耕作途中,撿到一尊外觀貌似觀音菩薩的天然石頭像,那時當地長年乾旱、瘟疫嚴重,百姓民不聊生,沒想到就在居民拾獲石觀音的地方竟湧現了源源不絕的甘泉水,不僅化解乾旱也改善了疫情,居民為感謝觀音菩薩的慈悲,於是創建寺廟祭祀,也讓石觀音之名流傳至今。
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二日是石觀音誕辰日,桃園市府都會舉行石觀音文化節來慶祝,但受到疫情升溫影響,所以文化節延至今年七月登場,活動包含「闔境平安入庄遊街」、「掛貫保平安民俗活動」等活動。
石觀音文化節的重頭戲之一,是將於明天上午八時登場的「契兒契女共下轉」活動,將邀請石觀音契子、契女回娘家團圓,感謝石觀音保佑孩子健康長大。
而為弘揚觀音救苦救難的慈悲精神,甘泉寺希望與市府合作推動石觀音大佛像的重塑工作。對此,市府表示,石觀音大佛像具宗教文化與歷史意義,因此民政局等相關單位也將成立專案小組協助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