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建議40歲以上民眾,應考慮做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LDCT),來篩檢肺癌。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新冠病毒已影響全世界長達兩年半之久,即便如此,長新冠對於人體的影響機制,至今尚未有確切定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胸腔科醫師蔡哲龍表示,新冠病毒的影響,不僅是上呼吸道感染而已;一旦病毒深入到體內,可能會影響肺部、心血管系統、腦部、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與皮膚等。他建議應透過日常保養四原則,鞏固免疫力。
毛玻璃狀病灶 小呼吸道疾病
蔡哲龍強調,整體來說新冠肺炎是一種系統性的疾病,只因在肺泡因ACE2受體較多,因此在肺部顯得特別嚴重。臨床上不乏發現許多民眾染疫好轉後仍有呼吸困難、咳嗽等長新冠問題。
新冠中重度患者,會有不等程度的肺炎,需追蹤胸部X光或肺部電腦斷層;因此,染疫後會有較明顯的呼吸系統「長新冠」問題。但若是無症狀或輕度患者,是否就一定沒有影響?蔡哲龍強調:「不見得! 」
即便胸部X光與肺功能檢測無異常,研究報告顯示無症狀或輕症,而有呼吸系統的長新冠者,其高解析度電腦斷層(HRCT)仍有相當高比例有「毛玻璃狀病灶」或「小呼吸道疾病」(SAD);雖然,毛玻璃狀病灶可能會逐漸消失,但小呼吸道疾病「空氣滯積」(airway trapping)導致的呼吸不適,能否透過治療改善,仍需長時間研究瞭解。
蔡哲龍表示,Omicron病毒株有較強的免疫逃脫,即便目前的疫苗保護力下降,但疫苗能減少重症與死亡,且染疫後的長新冠症狀也較輕微。期待新一代疫苗能早日問世。目前,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高風險族」施打第二次追加劑(第四劑疫苗)。
疫情下防癌 LDCT肺部檢查
肺癌是台灣發生人數第二名癌症,也是死亡率最高癌症。蔡哲龍建議,40歲以上民眾、不分男女,都應考慮做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LDCT)來篩檢肺癌。對於染疫後有明顯呼吸系統的長新冠者,應至醫療院所追蹤治療;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復原後,若無明顯長新冠症狀,建議在染疫三個月後,再行安排LDCT檢查,以減少可能由感染發炎造成的毛玻璃樣病灶影像。
透過日常保養 鞏固免疫力
新冠疫情衝擊全世界,其死亡人數高居史上流行病史第四名,僅次於鼠疫、西班牙流感與愛滋病。新冠病毒要流感化,仍須數年時間,而染疫後的長新冠影響,勢必深遠。其改善方式,可由下列四項著手:
1.攝取維生素D、益生菌等保健食品來調整免疫力。
2.攝取維生素A、C、E。可透過功能醫學的檢測如抗氧化維生素分析,瞭解維生素的含量,掌握自身抗氧化功能是否足夠。
3.攝取好的油脂,包括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9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如Omega-3、Omega-6。可透過發炎參考指標-高敏度C反應蛋白(HS-CRP)的檢測,瞭解身體是否處在高發炎狀態。
4.染疫後至少在無症狀七天以上,才漸進式增加運動量。運動期間如有不適,務必諮詢胸腔內科或心臟科評估。
醫師指出,新冠病毒一旦深入到體內,可能會影響肺部、心血管系統、腦部、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與皮膚等。建議應透過日常保養,鞏固免疫力。圖/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