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卡卡別輕忽 口咽肌肉恐退化

 |2022.07.14
2044觀看次
字級
年齡退化或疾病所造成的吞嚥困難並不同,透過醫師評估找出原因,才能擬定治療計畫。圖/123RF

【本報台北訊】一名七十歲的男子,最近喝水常容易嗆咳,吃東西也有食不下嚥的狀況,經過就醫檢查評估,發現口腔周邊肌肉已退化,造成吞嚥困難。當長輩開始出現進食障礙、愈吃愈少時,該如何改善咀嚼及吞嚥能力呢?語言治療師蕭麗君表示,因年齡退化或疾病所造成的吞嚥困難並不同,透過醫師評估找出原因,才能擬定治療計畫。

吞嚥退化 嗆咳有致命風險

「吞食物容易卡住或嗆咳,小心是吞嚥困難。」蕭麗君指出,吞嚥是自然的生理反應,當食物進入嘴巴到胃部,移動的過程有困難,即稱之「吞嚥障礙」,其發生原因可能是老化或病變所引起。隨著年紀增長,口腔、咽部肌肉力量也跟著退化,再加上唾液分泌減少,會造成不易咀嚼、容易嗆到,是銀髮族常見的飲食狀況。

除了老化,神經性退化疾病、中風、失智、巴金森病以及頭頸癌也會造成吞嚥困難,若食物殘渣或飲水跑進呼吸道就會導致嗆咳,甚至可能引發致命的吸入性肺炎。蕭麗君說,嗆入口水也很常見,當口腔中的含菌量高時,嗆入大量細菌進入下呼吸道,就會變成肺炎。

對症下藥 先就醫揪出病因

「吞嚥問題造成營養不良,恐引發其他併發症。」蕭麗君表示,受到身體老化或疾病影響,吞嚥功能會隨之衰退;進食的前、中、後發生咳嗽,或是食物卡在喉嚨下不去、吃完東西後講話混濁有雜音等狀況出現時,就應密切觀察是否有吞嚥困難情形,避免引發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甚至是其他造成生命危險的併發症。

改善吞嚥困難,一定要對症下藥,並非只是調整食物的軟硬質地,泥狀或糊狀食物也要依照均衡飲食原則,才能確保攝取足夠營養。蕭麗君指出,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眾多,應就醫找出咀嚼功能、神經系統以及食物行經的消化道結構是否異常等病因,並且加強訓練口咽部肌肉,以及調整進食時的姿勢,有助於長者更安全地、好好地吃東西。

圖/123RF

吞嚥困難 7 症狀

1 吃東西、喝水容易嗆咳

2 無法張嘴大口飲食

3 感覺有東西卡在咽喉

4 聲音改變、沙啞

5 含住不吞食,進食拉長

6 脫水、體重異常減輕

7 肌肉流失、體力衰退


改善進食 6 策略

1 避免仰頭喝水,可使用吸管或湯匙

2 坐直保持正確的進食姿勢,脖子可前傾

3 讓長輩自己動手吃飯,活化各肌肉群

4 等口中的食物全部吞嚥後再吃下一口

5 調整食物的質地,避免太黏稠或太硬

6 餐前活動筋骨放鬆頭頸部,幫助吞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