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志 推社區永續 水清人和 文/酉方 |2022.07.09 語音朗讀 39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有計畫進行食農教育,並研發各種手作料理,擺攤所得捐做協會公益用途。圖/蔡弘睿提供謝健志、陳碧玉夫妻先後擔任久如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圖/蔡弘睿提供社區長者關懷活動,運用彈力繩增加手腳力量。圖/蔡弘睿提供生態小尖兵一邊溯溪一邊淨溪,同時觀察魚蝦蟹是否健康活潑。圖/蔡弘睿提供為孩子安排許多適性課程,師資完全由社區內長者出任。圖/蔡弘睿提供居民組成養蜂班,釀出蜜後製作成各種風味美食。圖/蔡弘睿提供左起國小兒少專員童甯、總幹事蔡弘睿、創會理事長謝建志、國中兒少專員謝宗運。圖/蔡弘睿提供 文/酉方位於北市邊陲地帶的久如社區,因社區溪流慘遭汙染,激起區內有志之士登高一呼,短短幾年便翻轉當地環境,成為台北市知名的「環保小學堂」,每年至少吸引3000人前往參觀、學習……位於台北市南港山坡地帶的久如社區,居民一部分是附近中研院、南港軟體園區的學者專家、高科技從業者;另一部分則是住不起都市蛋黃區的勞力工作者,因為居民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對於社區發展的遠景缺乏共識……2006年起,流經久如社區的四分溪,長達7公里的溪流,上游成了傾倒廢土的廢土場,導致原本乾淨的溪流成了汙濁的泥流,嚴重影響社區生態環境,讓居民搖頭歎息卻束手無策。 溪流遭汙染不忍卒睹從小生於斯、長於斯的謝建志,一共生養2子1女,對於四分溪的嚴重汙染感受深刻。「以前大家都會帶著小孩來四分溪玩水,但現在,溪流髒汙不堪,生活品質下降,社區再不自救,問題只會更嚴重。」2009年,謝建志召集了志同道合的社區夥伴,成立「久如社區發展協會」,被推舉為理事長後,便於2011年以協會之名,向市政府申請「封溪護魚」,獲准成功後,開始努力改變社區的生態與環境。為阻斷廢土場傾倒廢土至四分溪,謝建志號召社區居民成立「河川巡守隊」,進行守護溪流、生態復育、撿拾垃圾、環境保護等工作。 居民組成河川巡守隊「我們固定的河川巡守隊員就有近70人,社區舉辦集體淨溪活動時,差不多會有100人參與,而遇到每年一度的『淨溪節』時,社區外的許多民眾、學生都會趕來幫忙,大約會有300多人參與,場面十分壯觀。」謝建志坦言,要能影響社區居民無私參與,過程頗費一番心力。剛開始,居民會問:「我們為什麼要參與?」謝建志透過舉辦環境教育,邀請居民透過參與環境教育活動,讓民眾體認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並讓居民知道如何維護環境,還舉辦大小型活動,如「淨溪節」、「綠竹筍節」,喚醒大家對於自己所生長地方的重視。 封溪護魚多年終有成在居民齊心努力下,如今四分溪重拾清澈面貌,不僅是全台北市唯一被核准「封溪護魚」的河流,在市府專家的實地檢測下,也證實河川汙染的情形已大為改善,蝦蟹、魚群成功復育,因而連續數年榮獲北市「績優社區」的殊榮。為了珍惜成果,久如社區更和鄰近的舊莊國小共同成立「生態小尖兵」護溪團,定期溯溪、淨溪,檢視溪流和魚兒生態,讓兒少學習關心公民社會等議題。 學習讓長者開放心靈在社區環境保育有成後,謝建志發現,社區內高齡長者居多,若想要活化社區,一定要關注長者的需求,因此他與協會的夥伴開始打造「巷弄裡的社大」,開設大量有趣的學習課程,鼓勵長者樂在學習中。「我們社區位於都市邊緣,距離各種學習資源遙遠又不方便,所以先成立社區關懷據點,讓長者進來共餐、交流、學習、運動……創造一個友善的場域,漸漸打開長者封閉的心靈。」在共餐與課程都到位後,謝建志進一步將長者的訪視、電話問安與急難救助放入關懷據點中。 結合專業服務更多元5年多前,為了提供更專業的服務,久如社區陸續聘請社工、教保、兒少、照服員等8名專業人員加入,合力找尋資源及志工,開展育兒友善園、婦女成長學苑,並積極發展社區產業,如帶領區內25位居民成立養蜂班、研發各種蜂蜜相關產品;並成立農情良食手作坊,鼓勵婦女製作各種點心美食,增加二度就業的能力。這兩、三年由於政府的長照政策日漸完善,長照及喘息服務也進入社區的服務體系內,透過照服員與社工師駐點,社區中輕微失能或潛在失智的長者均得到妥善照顧。 活動多元連結真情感由於不是所有長者都會來到據點,擔任社區總幹事的社工師蔡弘睿,便進一步發展出定期探視及關懷長者的外展服務,由協會的夥伴或志工將自製的餅乾、泡好的茶,甚至是行動卡拉OK機,帶到長者聚集的公園,給予長者簡單卻溫暖的關懷。而早在台北市推動食農教育前,久如社區便已進行多時。蔡弘睿說,社區公有園圃鼓勵居民認養種菜種花,一半收成歸公,並定期為小朋友進行食農教育,一來讓長者重溫農作,瞭解健康飲食重要性,二來也加強社區情感連結。 師資不假外求成特色 而在人力循環利用上,最大特色亮點便是:所有課程並非特別聘請外地名師,而是善用社區內既有的長者資源,如太極拳、書法、繪畫、社區植物染及手作課、點心料理課,都是由社區中上了年紀的長者擔任老師。久如社區推動福利照顧的成果,因而在去年一舉獲得全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金點獎的榮譽。產業與在地特色連結久如社區中有許多單親、隔代教養、高風險及雙薪缺乏支持網絡的家庭。這些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父母工作晚歸,中餐時常就是孩子們當天的最後一餐。謝建志與協會夥伴們成立「築夢基地」,做為區內6~15歲孩子的第2個家,除了聘請兩位專任兒少專員外,並在基地中提供共餐、進行品格教育及課業輔導,並與在地連結互助、親子共學,帶領社區中的弱勢兒少,瞭解並認同自己的社區。謝建志認為,充分認識社區,孩子才會對家鄉有認同感,未來也才知道如何回饋在地。在課程訓練下,築夢基地的每個孩子,對社區裡的環境生態瞭若指掌,可以如數家珍的介紹社區大小事及特色、趣事。此外,課程及活動也都會善用在地資源,例如開辦環保藝術DIY課程,是採用山上綠竹筍的竿葉,或是社區中回收來的保特瓶進行教學;而在影片拍攝教學課程中,也是請社區的老師帶領孩子拍攝社區生態。對於巧手善烹的主婦,久如社區也整合在地特色,以「食農」跟「環境生態微旅行」做為社區產業的主軸,積極打造充滿商機的產業項目,為居民開發二度就業的機會。其中「環境生態微旅行」打出名號,每年至少吸引3000人前往參訪……在發展「食農產業」上,久如社區山上有農業,平地是眷村,便將山上的農產品與平地眷村媽媽的手藝結合,成為具有在地特色且有故事性的商品。除將南港農業三寶——桂花、包種茶跟綠竹筍,研發成多元商品,更不時在北車及花博市集擺攤,販售客家麻糬、鼠麴竹筍粿、蜂蜜八寶飯、筍粽、茶凍、農村風味餐、手工饅頭……所得全數做為公益使用。 前一篇文章 來台33年首獲身分證 90歲阿瑤奶奶感動泛淚 下一篇文章 人用抗生素治犬貓19日討論 若順利將公告上路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2【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3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04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5【遊藝筆記】 香魂莫逐冷風散 (上) 2025.07.0806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7【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8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9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10【論愛談情】愛與界線2025.07.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鄭麗貞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胡吳秀麗洪麗鳳 巧手製華蓋 穿旗袍行堂林玉梅 70年義工心念堅定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以各種形式進行展演 作者其他文章賴志銘 和罕病共存 創無礙玩家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