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福星台灣: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 15-10 )阿美族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2.07.08
1298觀看次
字級
馬蘭社公廨 阿美族馬蘭社的公廨,乃由竹子、木材和茅草屋頂建成,建物有一個小圍牆和木門,已具備庭院造型的雛型。 阿美族是台灣人口最多的原住民族群,主要分布在花蓮、台東和屏東等地區。馬蘭社則分布於台東縣成功鎮、東河鄉、卑南鄉、太麻里鄉等地,公廨原意是指官署,後作為公共議事或宗教場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三名族人的住家 頭頂著竹籃的婦女與兩名精瘦勇壯的獵士,在自家屋前合影。阿美族是母系社會,男子多入贅至女方家中,待嫁女子會用頭巾包纏頭髮,屋前堆疊製作屋頂的茅草材料。屋旁種植食用植物,一般為龍葵和嫩葉,可炒煮來吃,煮湯則能作為解酒的飲品,成熟後的果實酸甜可口。 左後方為漢人耕作常用的木輪牛車,顯示阿美族已經擁有農耕文化,並且引進漢人的生產工具和技術。 (今日版面皆為1910年代的台灣情境。)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阿美族的墓葬 圖為山林中的墓地,竹編的圓型柵欄為紀念性設置。阿美族的族人若有人臨終,會先由家人為他洗淨身體且整理服裝,並在死亡當天或次日舉行埋葬儀式。下葬前,家屬會在晚上升起火堆,召集各族人聚集以防外敵。 阿美族是採取室外土葬的方式,在一切安排妥當後,會通知親友來參加葬禮,且往生者的家屬在下葬前的這段期間,由親戚來幫忙打理主要事務,並有好友前來陪伴家屬,幫助他度過喪親之痛。墳墓的位置通常在家屋的北側,葬禮完成後則會吃魚補充體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運水的婦女 每天到河邊取水並裝入陶罐,再將陶罐頂在頭上運回部落中使用,是阿美族女人的任務。圖為三名女子在運水的路上合影,他們頭上頂的壺是典型運水用的器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精湛的工藝文化 阿美族村落裡,一群男女老少族人站在陶製容器前。阿美族的陶藝文化精湛,在陶壺中增設手把,提高了陶壺的工具性,族人還會透過木板敲製陶壺塑型。最左方阿美族男子的披肩擁有特殊設計,毛線流蘇可提供保暖。 後方可見檳榔樹林立,檳榔是阿美族男女交際、示愛的重要物品,也是節慶和聯絡感情的零食,更是巫術祭儀的用品。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竹籬圍成的道路 圖為藤與竹精密編織而成的柵欄與入口,柵欄一路圍繞著通往汲水井戶的小道。陽光從樹葉中灑落在草地上,可以看見兩旁的古樹老根盤據叢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穀倉前晒小米 一男一女在穀倉前晾晒大批小米。阿美族的主要糧食是小米,每當小米收割之後,會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以感謝神靈賜予的恩惠。他們認為小米是神靈交給人們的作物,在種植、收割的整個過程皆需要謹慎對待,否則會招來禍患。傳統阿美族的祭典、活動,幾乎是依照小米的生長周期而運作的。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婦女製作陶器 一名婦女在自家屋前製作陶器,她使用木板壓制塑型雙橫把壺,旁邊有一竹籃裝著其他的製陶工具;旁邊兩個小陶器,分別為公杯與母杯,是折肩圈足的酒杯。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精湛的工藝文化

阿美族村落裡,一群男女老少族人站在陶製容器前。阿美族的陶藝文化精湛,在陶壺中增設手把,提高了陶壺的工具性,族人還會透過木板敲製陶壺塑型。最左方阿美族男子的披肩擁有特殊設計,毛線流蘇可提供保暖。

後方可見檳榔樹林立,檳榔是阿美族男女交際、示愛的重要物品,也是節慶和聯絡感情的零食,更是巫術祭儀的用品。

運水的婦女

每天到河邊取水並裝入陶罐,再將陶罐頂在頭上運回部落中使用,是阿美族女人的任務。圖為三名女子在運水的路上合影,他們頭上頂的壺是典型運水用的器型。

穀倉前晒小米

一男一女在穀倉前晾晒大批小米。阿美族的主要糧食是小米,每當小米收割之後,會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以感謝神靈賜予的恩惠。他們認為小米是神靈交給人們的作物,在種植、收割的整個過程皆需要謹慎對待,否則會招來禍患。傳統阿美族的祭典、活動,幾乎是依照小米的生長周期而運作的。

婦女製作陶器

一名婦女在自家屋前製作陶器,她使用木板壓制塑型雙橫把壺,旁邊有一竹籃裝著其他的製陶工具;旁邊兩個小陶器,分別為公杯與母杯,是折肩圈足的酒杯。

竹籬圍成的道路

圖為藤與竹精密編織而成的柵欄與入口,柵欄一路圍繞著通往汲水井戶的小道。陽光從樹葉中灑落在草地上,可以看見兩旁的古樹老根盤據叢集。

阿美族的墓葬

圖為山林中的墓地,竹編的圓型柵欄為紀念性設置。阿美族的族人若有人臨終,會先由家人為他洗淨身體且整理服裝,並在死亡當天或次日舉行埋葬儀式。下葬前,家屬會在晚上升起火堆,召集各族人聚集以防外敵。

阿美族是採取室外土葬的方式,在一切安排妥當後,會通知親友來參加葬禮,且往生者的家屬在下葬前的這段期間,由親戚來幫忙打理主要事務,並有好友前來陪伴家屬,幫助他度過喪親之痛。墳墓的位置通常在家屋的北側,葬禮完成後則會吃魚補充體力。

三名族人的住家

頭頂著竹籃的婦女與兩名精瘦勇壯的獵士,在自家屋前合影。阿美族是母系社會,男子多入贅至女方家中,待嫁女子會用頭巾包纏頭髮,屋前堆疊製作屋頂的茅草材料。屋旁種植食用植物,一般為龍葵和嫩葉,可炒煮來吃,煮湯則能作為解酒的飲品,成熟後的果實酸甜可口。

左後方為漢人耕作常用的木輪牛車,顯示阿美族已經擁有農耕文化,並且引進漢人的生產工具和技術。

(今日版面皆為1910年代的台灣情境。)

馬蘭社公廨

阿美族馬蘭社的公廨,乃由竹子、木材和茅草屋頂建成,建物有一個小圍牆和木門,已具備庭院造型的雛型。

阿美族是台灣人口最多的原住民族群,主要分布在花蓮、台東和屏東等地區。馬蘭社則分布於台東縣成功鎮、東河鄉、卑南鄉、太麻里鄉等地,公廨原意是指官署,後作為公共議事或宗教場所。

█《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