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輝〈益壽延年〉:老撾石,3×3×5cm(2022)
圖/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提供
王士綸〈陶淵明飲酒詩〉草書:宣紙,135×70cm(2019)
圖/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提供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提供
歷代的書法、繪畫與佛法的推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書法家中不乏僧人背景,如智永、懷素、高閑。唐代釋懷仁集書聖王羲之而成的《集王聖教序》收錄了唐太宗、唐高宗為三藏法師所作序記,還收錄了玄奘法師所譯《心經》,宋代以降,儒、釋、道三家合一的情況更成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篆刻方面,自明代中期以後,文人以書入印,佛教禪語成為閒章的重要來源之一,清代篆刻家以佛教造像記碑派書法入印及刻製邊款,使得篆刻世界更加豐富多采。
林建輝印章中的文字,本身就是刻家對書法理解的體現,是謂「印從書出」。作品〈益壽延年〉方印師法漢鑄白文印,線條飽滿,全印取平正之勢。印文因字賦形,每字所占空間略有不同,「壽」字筆畫較多,所占空間較大;「延」字筆畫少,故筆畫略粗。字內刻意留紅,以求相互呼應。
王士綸展出五體書法作品,藉古典詩詞聯句與筆法意趣相融,體現文人自我修養的氣質。作品〈陶淵明飲酒詩〉以草書寫成。欣賞草書,首先需理解草寫符號,上下字大小輕重、氣勢連綿、墨色濃淡乾枯、空間虛實相應,讓作品如無聲之音樂。。
本次展覽為3人聯展,游秉國的繪畫、林建輝的篆刻、王士綸的書法共123件作品。
教育推廣活動 第二場
藝術專題講座
時間:7月10日(日)下午2:00~3:30
講題:佛教與書法
主講人:王士綸(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理事、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書法教育師資培育研習班主任)
展期:即日起~7月24日
時間:10:00~20:30(免費參觀,周一休館)
地點: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佛光山台北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