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天母市集,許多藝術創作者在這裡找到發表天地,也是藝術創作者交換心得的地方。負責人王合禮說,有人每周遠從屏東北上,也有人靠吃泡麵堅持做創意。
擁有哲學碩士的蕭立應,三專時開始學習陶藝,也當過老師,退伍後便專心從事陶藝創作,自創品牌「台客藍」。後來,在藝術家朋友介紹下,來天母市集擺攤。問他為何要來天母賣陶?蕭立應說,「創作者希望讓大家看到作品」。
蕭立應說,他每周六清晨六點,坐車從屏東竹田到高雄再轉車到台北,一趟要七小時,市集結束後再坐車回屏東,而光是來回車資就將近一千元。他笑著說,擺攤其實「很刺激」,因為無法預估營業額,賣不好就沒車錢回家。(錢震宇攝)
留著一頭捲髮的藝術家萬仁盛更是特別,他的攤位「流浪皮箱」全都是利用皮革所做的創意展現,有皮革鏡、皮機器人、皮帶等。他說,「只是市面上有的,他一概不做」,所以他的作品絕對是原創。
國中畢業的萬仁盛,鐵工、木工、皮革、美髮,甚至咖啡烘培他都會。他說,他原來是做汽車改裝,離職後開始創作,他做的東西都是他「突發奇想」而來。
二十五歲的王合禮說,他與四個住在石牌附近的好朋友,一起組了天母生活市集,希望藉由這個平台,提供年輕人及創意工作者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並在周末提供民眾一個好去處,聽聽音樂、逛逛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