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書妤 帶山女孩體驗登山樂

文/木木田木 |2022.07.02
9527觀看次
字級
葉書妤的登山哲學不求快速攻頂,而是和自然相伴交流。圖/蔣志律
煮一餐熱騰騰的山林風味美食。圖/葉書妤提供
3天2夜的無痕山林教育,16個團員的垃圾總量只有一小包。圖/葉書妤提供
葉書妤是國內少見的登山女嚮導。圖/吳崑榮
以蒙眼抱樹的方式打開感官、體驗山林。圖/葉書妤提供
山中分享會,大家敞開心屝、感性落淚。圖/葉書妤提供
山女孩的自然體驗,充滿和諧能量。圖/顏歸真
全女團展現女力攀登南湖大山。圖/葉書妤提供

文/木木田木

葉書妤在成為登山嚮導前,是個宅女設計師,視爬山為吃苦。一趟畢業旅行,前往蘭嶼登頂海拔340公尺的小山,從此打開她與山的連結,她驚歎:蘭嶼的山很野、很有靈性、充滿生命力,像到了另一個天堂……

2016年底,葉書妤得知母親罹癌,身心承受極大壓力,想起當年在蘭嶼的登山體驗,決定參加劉崇鳳老師帶領的南湖全女登山團。

7天6夜的行程,全程負重及吃住DIY的嚴苛條件下,一開始,她也擔心是否做得到,但看到活動寫著「快腳和喜登頂者勿試」,信心大增,決定報名。

首爬大山前慟失母愛

遺憾的是,在成行前兩個月,葉書妤的母親不幸過世,使得這趟人生首次大山之旅,變得意義重大──不僅啟蒙她日後成為登山嚮導,更是一趟「帶著媽媽上山」的旅行。「我不是在爬山,我是在爬自己。」

在海拔3400公尺的南湖山屋中,葉書妤夢到媽媽。在一片純白世界中,她激動的拿著一張寫著媽媽名字、畫著愛心的白色便利貼,希望媽媽在「永遠」二字後面寫下「愛你」,沒想到一向溫柔的媽媽,卻堅定的拒絕她……夢中的媽媽,溫柔地對葉書妤說:「我要寫『永遠快樂』,因為快樂比較重要。」

夢醒後,葉書妤大哭,但這張愛心便利貼,從此成為她的護身符和提醒,她經常檢視自己:有沒有過著想過的生活?有沒有堅持做自己?有沒有真正的快樂活著?「這幾項指標,也成為我今生想傳達給每個人的信念。」

菜鳥嚮導靠憨膽帶團

從平面及影像視覺設計師,成為愛山敬山的登山者,但最終,她想做個山路的引導者。於是人生第3次登山,便肩負起實習嚮導之責,帶領隊伍龐大的50位師生上山。她笑說,這完全是憑著新人的「憨膽」越級打怪,很多事沒經驗,不知判斷標準,一路走來,挫折滿滿……

葉書妤永遠難忘,第一天因腳程過慢,天色漸晚距集合地仍遠,總嚮導希望讓學生眼睛能逐漸適應黑暗,試著體驗山林中由亮變暗的魔幻時刻,因此下令不開頭燈摸黑前進。期間有3位學生從葉書妤的小隊中掉隊,幸好最後學生與後方押隊成員會合,安全抵達集合點。

堅持規定變成反效果

「看到學生開著頭燈走回隊伍,當下我頓覺不當。」葉書妤事後回想:團隊規定不開頭燈,是想傳達自然體驗的美意,但天色漸暗的陌生環境,本來就存在著風險,行程落後加上怕黑及不適應暗夜行進,學生心理已有負面情緒,根本不適合再堅持關燈潛行,否則只會造成反效果……

「我沒有同理他們的心情,只想到他們『違反規定』,完全曝露自己經驗不足的生手思惟……」從那時起,葉書妤時時提醒自己,一定要先覺察當下狀態,再做進一步思惟推進。

訓練一年後華麗變身

深感自身不足,葉書妤決定報名台灣生態登山學校主辦、為期一年的野地輔導員專業培訓。「我最喜歡其中和心理學家薩提爾相關的課程,學習以同理心和好奇心,看待所有關係和生命。」

實習課程「亞成鳥計畫」,帶領12~18歲的高關懷孩子,進行4天3夜的登山活動,令葉書妤覺得很有意義。最後,更以9天的探勘技術攀登,作為結訓的考核,讓她具備登山嚮導應有的硬實力與軟實力。

全心投入一年後,葉書妤華麗變身,鍛鍊出完整的帶隊經驗。她非常感謝登山學校創辦人之一、登山界人稱「展哥」的連志展,「任何專業都能無私分享,讓我勇於發問,不怕問錯問題,助益頗大」。

愛山女孩的登山哲學

5年多來,葉書妤從登山菜鳥,到100多趟嚮導紀錄,始終不變的是初心。

「我很幸運,第一次爬大山,就遇到好老師,那種引導、體驗方式,是我想傳承下去的登山理念。」除了商業團、成人男女混合團,葉書妤也經常帶全男團、全女團的高關懷學生、保護個案、經濟弱勢,或普通青少男女。

「全男團和全女團的引導方式不同,男生通常比較封閉,女生較願意敞開心靈,從彼此眼中看見彼此,學習信任、產生情誼……」葉書妤說,「只要上了山,大家就是生命共同體,每個人因此變得不同。」

女孩們的首堂山林課

葉書妤以「同理心」帶團,「山教我看清自己的有限和渺小,也看到人的潛能有多大。人生跟登山很像,沒有捷徑,也沒有對的路、好走的路,只要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就一定可以走到。」

最近,葉書妤將與勵馨基金會合作進行第3年「山女孩練習曲」活動,號召全台15~25歲女生,進行一堂專屬女生的山林課、野地與性別教育課。「從登山中,長出自己的力量,找到信心,最後再將這樣的力量傳達給其他人。」這項活動報名至7月7日止,經濟弱勢女孩可全額補助。



多元登山 人人平等

在葉書妤的觀念裡,登山是人類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事,不用區分性別,無關強弱,全男團、全女團、混搭團、親子團,嚮導只要夠專業,無所謂「男嚮導」、「女嚮導」的差別,然而,從事嚮導工作多年,挑戰「性別刻板印象」的情況所在多有。

葉書妤說,傳統登山活動,大多以攻頂、征服、挑戰、突破自我等為目的,但其實「打開山林」的方式,可以更多元、更有想像力。「我想推廣的理念,是人與山林的連結,因此會安排許多引導活動,例如抱樹、分享、抽卡牌、慢走,好好呼吸,好好生活,爬多少百岳,攻下幾座山頭,並不是最重要的。」

在山上,葉書妤曾被一位阿伯全身上下打量,嗆問她一共登過幾座百岳,質疑女生也能當嚮導?被山友大哥冷嘲熱諷:女生走太慢,每天摸黑,乾脆取名「摸黑女團」……女生獨攀,在山屋過夜,兩個大叔開玩笑說:「妹妹要不要來睡在我們中間,比較暖和。」

諸如此類充滿性別刻板印象的言語和質疑,葉書妤坦承讓她心理很不舒服:「我希望自己能態度更堅定,內心更柔軟……」期待兩性之間能以尊重的方式溝通,欣賞每個個體的不同需求,打造一個健康、平等、尊重的社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