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父母,大都到了長大以後,才有機會跟隨父母出國旅遊,但這一代的孩子,卻從很小開始,就有機會隨著父母、學校或社團出國開闊眼界。
帶孩子出國,大人的想法總希望「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但什麼才是真正對孩子腦袋有益的旅行呢?檢視不同教育組織所規畫的教育旅行行程,其共通特點如下:
1.父母不隨行,提供青少年單獨摸索體驗的機會,換句話說,沒有父母當苦力,孩子得「行李自己背、路要自己走」,別指望別人助你一臂之力。
2.行程主題多圍繞教育、文化、歷史、藝術等城市進行深度探索,排除消費行程和固定的旅遊景點。
3.幾乎都有學校教師擔任隨行義工,例如人本派出森小教師、董氏號召國小教師同行,對團體的帶動都有實務經驗。
4.行程不過度重視享受,所以多半住宿在青年會館,或教育機構附設的住宿機構,很少會住五星級飯店。
5.交通路線要研究。對於地理的體驗和移動的方式,也是一種學習過程,因此參觀訪問前的到達方式,必須有「背包客」般的體能和覺悟。
6.除了眼看耳聽,通常都會安排該國同年齡學生,進行會談交流,除了聚餐聯誼,也進行主題討論,增進相互了解。
7.行程中多會安排半日、一日的小組自助探索活動,因此較適合富於冒險性、好奇心,能與人分工合作的孩子參加。
換言之,如果父母打算讓孩子參加此類活動,一定要先做好溝通再報名參加。畢竟,這類旅遊規畫費心,帶起來也很費力,團費加簽證、保險,價格至少和一般中上價位的旅遊團相當,所以父母不妨考量孩子的耐受力和意願,才不會花了大筆錢,孩子卻覺得一路辛苦而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