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喪儀的改變

文/杜美華 |2022.06.28
675觀看次
字級

文/杜美華

疫情遲遲不見消退,相較於最嚴峻時,政府雖已放寬公祭限制,但我與許多好友仍盡量維持「不辦理、不參與公祭」,我們以「在家持誦經咒迴向」來為亡者送行。

日前,我的一位親戚因罹癌往生,家屬採用禮儀公司的靈堂服務,同時解決了空間與祭拜人數的管制問題,親友皆感方便。不似先前,親戚張伯伯於百歲生日當天安詳往生,在國外工作的長子堅持靈堂要設於台北家中,必須等他回來確定告別式日期並主持喪禮,張家子孫、親戚眾多,為了每日祭拜不牴觸防疫的群聚人數限制,家人需苦心安排,甚為繁瑣費時,苦不堪言。

疫情雖然攪亂了人們一貫的生活秩序,但在這場世紀瘟疫之下,有些老觀念、慣行作法正漸漸改變;親戚林老先生半月前以一百零五歲高壽無疾而終,家人決定不發訃聞、不辦公祭、婉辭奠儀與花圈,低調舉行告別式。簡單的喪儀並沒有因此降低對往生者的誠心敬意,反倒減省了生者往來奔忙的時間、體力與財物負荷。這可算是疫情衝擊中意想不到的進步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