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撿防火磚留念 今派上用場、民助博物館文物溯源

 |2022.06.26
642觀看次
字級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獲居民吳朝全提供日本生產的4塊耐火磚,有助文物溯源,其中2塊有「三石耐火煉瓦株式會社」及「Tobata」字樣,相當難得。圖/台南市文化局提供

【本報台南訊】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配合台南水道啟用百年紀念,展開文史調查,近日獲居民提供早年火力發電機煙囪使用的日本製耐火磚,將有助文物溯源。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迎接台南水道啟用100年,文化局爬梳百年歷史,山上區居民吳朝全得知館方正在進行文史調查,特地把4塊耐火磚帶到園區交給館方人員,其中2塊完整的耐火磚上還有「三石耐火煉瓦株式會社」及「Tobata」字樣,相當難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台南水道於1922年完工啟用,以獨步全台的「二抽三送」系統,將取自曾文溪的原水淨化處理後,送到20公里外的台南市區提供民生使用,而當年電力尚未普及,要仰賴園區火力發電機提供,並設有一座高達36.3公尺的煙囪排煙,成為顯著地標。

葉澤山表示,經館方訪談附近耆老得知,二戰期間,為避免遭到盟軍飛機轟炸,工作人員每遇空襲警報就會在煙囪插上樹枝偽裝,1982年台南水道停止運作後,台灣自來水公司考量安全因素將煙囪拆除,目前僅剩圓形煙囪基座。

吳朝全向館方人員表示,因父親是當年水道技術人員,他也跟著目睹大煙囪拆除過程,當時現場遺留不少防火磚,準備清運丟棄,他覺得有紀念性,於是撿拾了幾塊帶回家保存,這次就趁機交給館方。

台南市建材銀行專員侯成育指出,台灣在日治時期引進西方工業技術,火力發電機組須使用到導熱性較差的耐火磚,在台灣沒有生產情況下,為應對建設需要,便由日本導入,而「三石耐火煉瓦株式會社」及「Tobata」都是當時知名的耐火磚品牌。

館方指出,煙囪調查研究是此次台南水道啟用百年紀念重要項目,隨著愈來愈多的文物出現,將更有利於歷史背景研究。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內的圓形煙囪基座,是早年火力發電機組與36.3公尺高煙囪殘跡。圖/台南市文化局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