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米各
圖/米各
文/瑢瑢
人類有兩個眼睛,那昆蟲有幾個眼睛?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釐清對眼睛的定義。昆蟲雖然「看起來」也是兩個眼睛,但事實上,那兩個位於頭部兩側的大眼睛是「複眼」,由許許多多的「小眼」組成。小眼的數量「因蟲而異」,例如蒼蠅的複眼約由4~5000個小眼組成,蜻蜓則有1萬至3萬個小眼。一般的昆蟲除了複眼之外,還會有3個單眼,位於複眼之間,像3顆小寶石般閃閃發亮。可以說,昆蟲成千上萬個眼睛!
昆蟲的眼睛和人眼構造很不一樣。人眼的構造精密,周遭物體反射進眼球的光線,會先經過角膜、虹膜、水晶體的折射,投影在遍布神經細胞的視網膜上,形成完整而倒立的清晰影像,再經由大腦判讀把影像轉正。
千萬小眼 拼貼世界
然而,昆蟲的每個小眼都是獨立的感光組織,這些小眼會各自捕捉光影和顏色,然後再組合成整體的影像,因此昆蟲看到的世界,是由許多零碎片段的小影像組合起來,就像是馬賽克拼貼般,小眼數量愈多,代表解析度愈高,可以看得愈清楚。
在作家林文月的知名散文〈蒼蠅與我〉當中,記錄了一個寂靜的夜晚,她與一隻蒼蠅相逢的趣事。透過3尺許的距離,作家和蒼蠅安靜對看著,作家細心觀察,發現蒼蠅一直不停的搓動手和腳,而作家也好奇,在這隻蒼蠅眼中,自己會是什麼樣子呢?
事實上,昆蟲眼睛雖然大,但由於影像是許多片段拼湊起來的,清晰度比人眼差很多。以蒼蠅來說,牠們能清楚視物的範圍大約是4~7公分,如果站在3尺(約100公分)的距離外,蒼蠅可能看不到那裡有個人。就連視力絕佳的蜻蜓,也只能看清楚1~2公尺距離的物體。
移動物體 難逃蟲眼
昆蟲雖然是近視眼,卻對移動的物體非常敏銳,而且反應速度很快。牠們的每個小眼內都有光接受器,在受到光線刺激後,迅速就能恢復、再接受下一次的刺激,時間分辨率是人眼的10倍。因此人眼看來一直是亮著的日光燈,在昆蟲眼中卻是閃爍不定的,我們自以為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對昆蟲來說可是一點兒也不快,這也是我們很難打到蟲子的原因。
此外,昆蟲看到物體的顏色,也和我們不一樣。牠們對短波長的藍光和紫光刺激比較敏感,所見的世界偏向藍紫色;又因具備卓越的偏振光識別力,許多人們看起來整朵顏色差不多的花瓣,在蟲蟲的眼中,靠近花心的顏色是更鮮豔的,就像是醒目的餐廳招牌,提示牠們花蜜的所在位置。
總而言之,昆蟲的眼睛雖然沒辦法像人眼看得清楚,卻是針對牠們的需求量身打造,有著更快的反應速度,以及蜜源辨識能力,雙方各有所長,很難說誰的眼力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