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心內膜炎病患挖除心臟 靠葉克膜維生16天 史無前例
【本報台北訊】台大醫院最近完成醫學史上不可能的任務!陳先生疑似牙周病引起細菌心內膜炎,心臟須全顆摘除。他當了十六天的無心人,最後等到了新心並順利完成移植。不但改寫了死亡的定義,也勢必影響心臟病患急救極限的倫理尺度。
六十歲的陳先生今年一月中旬出現感冒症狀,農曆新年期間症狀加劇。送台南奇美醫院後,證實陳先生感染細菌性心內膜炎,由於病菌將主動脈完全吃掉了,造成心室中隔缺損,如不立即摘除心臟,控制感染程度,病人可能因此死亡,若摘除心臟,病人還有一線生機。
奇美醫院二月十三日摘除陳先生的心臟,翌日轉院至台大醫院。由於患者等待心臟移植時間平均為一個月,若捐心者一直沒出現,院方考慮使用試驗中的全人工心臟。所幸,十六天後,陳先生等到新心,院方於二月二十九日完成移植手術。
在移植完成前,陳先生的心電儀畫面是一條直線。他身上連著兩套葉克膜體外循環儀器低速運轉,還有洗腎機撐起他的腎臟,併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這就是他的生命線。
移植手術完成後,陳先生度過感染、排斥藥療效的難關,換心後的腎功能也恢復正常,一日順利出院。
陳先生重「心」出發,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教授王水深表示,翻遍文獻史無前例,連國外換心權威也嘖嘖稱奇,希望台大醫院儘速將病例寫成論文,投稿醫學期刊。
陳先生的兒子是耳鼻喉科名醫,台大醫院外科病房主任柯文哲說,若非家屬同為醫師,挖除心臟肯定會引起大麻煩。至於是否未來類似案例也能比照辦理?柯文哲直搖頭,陳先生的情況實在太罕見,相關問題足以開一堂葉克膜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