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實呈現全版圖文原貌 保留專業編輯智慧 頭條不會漏看
上網看新聞的人,在大量資訊中,常覺得「分不出輕重」,也就是說,閱讀傳統的紙張報,新聞的重要程度會以不同字體、不同大小的標題來標示,放在一個版最上方的大字標題即是頭條,讀者可以依此順序閱讀,也可以藉由「全版掃瞄」得知有哪些新聞,再選擇有興趣的新聞深入閱讀。
但在網路上看新聞,由於沒有一個版面的呈現,上述編輯導讀的功能喪失,讀者就得自己費心逐一索閱標題—同樣大小,全無區分—判斷重要程度或是否自己有興趣。但有人仍抱怨:「我漏看最重要的頭條了!」
傳統報紙不僅新聞與照片珍貴,版面更是編輯、美編的心血結晶,報紙版面有無可取代的閱讀價值。對報紙版面有「閱讀導引」需求的讀者,如今可以從「全版上網的電子報」獲得滿足。
國內外已有一些報紙推出「全版電子報」,克服轉檔、後製、組版、版權保護設定等製作流程的挑戰,完整呈現報紙版面的閱讀,忠實呈現全版的圖文原貌,並保留專業人員的新聞價值判斷,和編排美感與氣勢。
簡單說,「全版電子報」保持了報紙的形態,透過網路連線,在網上看報,出國洽公、旅遊,也不會漏掉自己所需的新聞。此外,也能將全版列印出來,更可使用放大鏡與快照工具剪貼新聞,方便剪報保存,滿足蒐集新知與分類資訊的需要。
過去報紙的發行受限於紙本銷售,隨著發行時間拉長,讀者想查閱或整理新聞內容,就顯得困難。但透過數位化及資料庫的管理,就可讓這些長時間累積新聞版面更容易搜尋及管理,更加拉長新聞內容的生命週期。
不僅於此,二○○七年就有兩家歐洲電子公司同時宣布,發展出電子紙(Electronic Paper),可用於未來電子報「紙」。
說明白一點,電子紙是看起來像是一張紙、摸起來也像紙的電子顯示幕,也就是手機、筆記型電腦的顯示幕。現在的電子顯示幕,無論大小、無論哪一種技術,都是平的、也都是硬的,不能折疊、不能彎曲,產品的設計都得遷就顯示幕的大小。但新的顯示幕已能彎曲,把折疊的顯示幕張開即可。
一旦電子紙的技術更加精進、普遍,未來的讀者,出門只要帶一張報紙,走到哪裡,看到哪裡,還可摺疊、捲起來放進褲袋。當然,前提是你必須先訂閱一份全版電子報。
網路、部落格興起後,報業原被認為是「夕陽產業」,新聞從業人員,包括記者、編輯都可能面臨大量裁員。「全版電子報」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編輯運用版面位置,凸顯重要新聞、學者專家的評論,並以標題字體大小呈現對新聞的詮釋,畢竟有其專業性,一般讀者仍需要這樣的導引。
傳統「紙張報」藉「全版電子報」展開新的里程碑,這在新聞傳播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戴定國/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