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8周年特刊》人間福報 從清流報邁向主流報

 |2008.04.01
671觀看次
字級

時代脈動+全球視野+社會關懷+文化提升+知識拓展+性靈修養=分量剛好的報紙

【本報訊】近年來,台灣媒體有兩大現象令人憂心,一是政治過熱,另一是極度商業化和通俗化,甚至圖解新聞以致低俗化。

「受不了了!」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盡皆政治新聞,許多人開始厭惡、唾棄政治;打開電視、翻開報紙,盡是感官刺激,人們希望回歸平靜,人們希望充實心靈。

八年前,一份清流報的出現,如酷熱中的清泉,成為「政治散熱」的冷卻器,提升閱讀品質、導正社會亂象,這就是《人間福報》。然而,在高度商業化的今天,通俗化、低俗化往往是暢銷的利器。

在這樣的報業環境之中,《人間福報》一路走來以獨特的新聞選擇、充實多元的內容來堅持自己的清流。

新聞和傳媒理念的基本原則應是「積極、善意、建設性」的;反過來,就是消極、惡意、破壞性的。

媒體人的價值取向、道德取向,未必得與商業的追求一致。所謂消極、惡意、破壞性,並非都指有意的,而是如前所述的低俗化,以及泛政治的新聞導向,在不知不覺間,導致國家社會撕裂、沉淪。不同於此,積極、善意、建設性則是《人間福報》的出發點。

許多人不知道,九一一事件改變了美國新聞業的走向。原本媒體一味追求經濟利益,九一一後卻轉向真正的新聞,更關注新聞品質。美國媒體經歷了這次對新聞價值認知、議題優先權的重新評價,新聞人開始思考沉寂多年的新聞道德、社會責任,努力在華爾街與新聞價值的獨木橋上尋找平衡點。

然而,我們不必如美國在承受國家災難後才覺醒。《人間福報》自創報以來,少談政治、不在犯罪過程著墨,更不刊登攻訐、抹黑的負面訊息,代之以社會光明面、人文、宗教、文化的新聞,匡正主流媒體不重視國際新聞的現象,為國人打開走向世界的一面窗。

就像《紐約時報》奉行百年的宗旨:所有適宜刊載的新聞(All the News that Fit to Print),《人間福報》在媒體的逆流中有為有守,為讀者嚴選新聞、為社會把關。這份報紙沒有用大量的紙張頁數淹沒你,它提倡「媒體環保」—在環境上,也在精神上。天地災難起於人,人的災難出於心;心有煩惱,彼此不容,都是心靈的災難。救世必從救心起。

《人間福報》深知教育是社會的希望,媒體唯有從尊重、關懷、生活教育、禮節的角度出發,做到人格價值的昇華,才是希望的出口。

多年來,《人間福報》以清流與濁流拔河,逐漸廣受肯定。

在社會的需要與《人間福報》的努力相互激盪下,清流正快速邁向主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