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話柳》柳-柔情的象徵

◎薛吉辰 |2008.03.31
4868觀看次
字級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說的是柳樹有著頑強的適應能力,正因如此,中國古代送別時有折柳的習俗,除了表達留戀不捨之意外,還借柳來祝福遠行人能很快順應新的生活環境。

另外,在中國民間,柳樹一直被視為降除瘟疫的象徵,戰國名醫扁鵲用柳葉熬膏治療疔瘡痛腫;三國神醫華佗用柳枝治療骨折;世界各國的外科手術刀,也模仿柳葉形狀製成,國際上通稱「柳葉刀」。佛典及小說中觀世音菩薩,就有一手托淨水瓶,一手拿柳枝,為人間播灑甘露的造型。

柳樹的生命力不但為人們所讚頌,而且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還一直被看作是柔情的象徵。「春風楊柳萬千條」,漫遊郊野,綠柳那輕盈婆娑的丰姿,展示著意態萬千、欣欣向榮的青春氣息,把大千世界裝飾地嫵媚動人。無怪乎柳樹成為歷代文人墨士吟誦作賦常選的對象,在古老的《詩經》中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佳句。

在眾多植物中,楊柳抽絲發芽是較早的,因而常被敏感的詩人拿來作為報春的多情使者。

如王維的〈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詩中碧綠的柳絲籠在一片若有若無的水煙中,與春雨洗過的粉紅色桃花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陽春三月、生氣盎然的景象。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滌。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也在〈詠柳〉詩中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刻畫出楊柳曼長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吹拂中的迷人姿態。

而柳枝纖細苗條,柳葉瘦長微翹,這些都與美女的身材、眉毛特徵相吻合,所以古人也多以楊柳來描摹美女。「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以柳葉喻女子漂亮的眉毛,多有特點,以至成了人們讚美女子容貌的習慣用語。

又如白居易在〈楊柳枝〉詞中唱道:「依依嫋嫋復青春,勾引春風無限情。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弱不勝鶯。」就把柳綠比作婀娜多情的少女,勾勒出一幅美妙的春景圖。

春風楊柳美景,又是戀人們談情說愛的最佳去處,明月作證,楊柳為媒,楊柳自然也就成了愛情的象徵:

歐陽修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寫出了一對情人幽會時的甜美,表達了對自由愛情生活的嚮往。難怪婉約詞人柳永在酒醒之後,發出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千古喟歎。

另外,柳絲柔長,風吹而成纏綿難捨之狀,因此詩人也常借柳表達依依不捨之情。如雍裕之的〈江邊柳〉:「嫋嫋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繫郎船。」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繫住,永不分離。

但柳絮飄忽無定,正如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因此楊柳還是古代文人筆下的閒愁象徵。

賀鑄的〈青玉案〉詞:「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就用用煙草、飛絮、梅雨來狀寫多而不斷、纏纏綿綿的閒愁。

柳條冉冉,隨風曼舞,多是借助風的力量使然,敏感細膩的詩人也往往用楊柳諷喻依附權貴而得勢的小人。

如曾鞏〈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詩人以柳喻人,把那些倚仗別人權勢而倡狂作態的小人,描繪得淋漓盡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