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16日召開今年第2季理監事會,市場普遍認為,國內通膨壓力愈演愈烈,恐迫使央行面臨不得不升息的壓力。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通膨升溫已成為全球央行面臨的棘手問題,美國聯準會(Fed)和台灣中央銀行將於周四(十六日)先後宣布最新利率決策動向,為抑制物價上漲壓力,一般預期聯準會將升息兩碼(零點五個百分點),而國內學者普遍認為央行將至少升息半碼,不過,考量對經濟層面的影響,央行可能在六月之後暫緩升息步調。
聯準會動作聚焦
聯準會將於台北時間十六日凌晨二時宣布最新決策,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預期聯準會將升息兩碼。
央行則將於十六日下午舉行第二季理監事會議,在三月跟進聯準會升息一碼後,這次是否再升息頗受市場關注。學者表示,央行以往對於升息與否都以穩定物價為首要目標,其次是考量經濟成長,最後才會考慮台美利差問題。目前美台都面對通膨惡化帶來的物價上漲壓力,聯準會最高可能一次升息三碼,央行有機會「連二升」,但考量經濟成長,預期央行只會升息半碼、最多一碼。
恐壓抑家庭消費
不過,除了考量通膨,由於疫情再起,經濟成長恐難維持,將成為央行本周決策的「兩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若供給面沒問題,升息壓抑物價就會有效果,但目前供給面有問題,輸入性通膨使政府無著力點,若透過升息壓抑需求面,反而會壓制家庭經濟。他認為,疫情衝擊下政府應考慮刺激消費,但央行升息反而會壓抑消費,恐讓家庭經濟惡化,通膨原本就讓家庭支出增加,升息將使家庭貸款成本提高。
升息對於產業衝擊也將浮現,吳大任說,聯準會升息若太快太猛,將排擠美國民眾非必要消費,我國出口至歐美的產品都將受衝擊,出口衰退的可能性很大;出口出狀況、內需又無法提振,基於這些理由,央行應慎重考慮,即使升息幅度也不宜太大,他預估今年升息應至六月為止,央行應會重新考慮經濟停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