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最高木造大樓 不用鋼筋水泥

 |2022.06.11
4565觀看次
字級
日本首座純「木造大樓」近日在橫濱落成,建設過程碳排量,僅鋼筋水泥大樓的4分之1。純木大樓內,不僅有以植物設計的空間,還規畫工作區供人使用。圖/取自大林株式會社官網
日本首座純「木造大樓」近日在橫濱落成,建設過程碳排量,僅鋼筋水泥大樓的4分之1。純木大樓內,不僅有以植物設計的空間,還規畫工作區供人使用。圖/取自大林株式會社官網
日本首座純「木造大樓」近日在橫濱落成,建設過程碳排量,僅鋼筋水泥大樓的4分之1。純木大樓內,不僅有以植物設計的空間,還規畫工作區供人使用。圖/取自大林株式會社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為了對抗暖化,全球衝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木材正成為各國建築界的新寵兒!目前歐盟進度超前,規畫企業產業鍊須達成一定的綠色目標;日本為了響應減碳,近來興起木造潮流,不論車站、大樓或公共設施,都能見到木造建築,全日本首座純「木造大樓」(plyscraper)近日更在橫濱落成,這棟樓高度44公尺,能承受震度7,建設過程碳排量僅鋼筋水泥大樓的4分之1,兼具安全與環保。

這棟大樓由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由於是純木打造,成本比鋼筋水泥大樓高出2成,設計團隊與日本政府申請超過3億日圓(約新台幣6714萬元)補助,才得以順利進行。蓋樓須用到不少鋼筋,煉鋼鐵勢必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以橫濱這棟11層樓高的木頭大廈為例,碳排量比使用鋼筋少3千噸,相當於1600人一年的排出量。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有人質疑大量砍樹蓋房子,並不環保,但「木造建築潮的原因,在於日本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近15年不斷下降」,雖然樹木具有碳吸存功能,但樹齡到20年左右,吸碳效果便開始下滑;適時淘汰老樹,重新栽種新樹,對環保才有幫助。

此外,早在2018年,日本建築公司住友林業就在官網公告,2041年將在東京建造一幢70層樓的木造大樓W350,建築材料90%是木頭,整棟樓內約8000個房間,高度達350公尺。若順利落成,W350就是全球最高木造大樓。

瑞士爭世界紀錄

拚2026年取代挪威

目前全球最高木造建築,位於挪威布魯蒙達爾鎮;木造大樓米約薩塔(Mjösa Tower)2019年啟用,共18層、塔高85.4公尺,內部包含旅館、私人住家及辦公室。這棟大樓採「縱橫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CLT)技術,與梅沙木業(Metsä Wood)的Kerto單板層積材(LVL)蓋成。這種材質輕又環保,可快速建造木造大樓。

在「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正式認證米約薩塔為全球最高木造建築前,這項紀錄原本屬於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宿舍「Brock Commons」;這棟建築以木材與水泥建成,高度53公尺。

但挪威這項紀錄,可能在2026年被瑞士取代。瑞士今年4月宣布,要在蘇黎世附近的溫特圖爾(Winterthur)興建全球最高的木造大樓。該建案包括4棟木造建築,其中一座高100公尺的塔樓,落成後就是全球最高木造建築。

瑞士這個名為Rocket&Tigerli的建案,由丹麥建築師事務所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SHL)設計,除了住宅單位,還有零售空間、空中酒吧與1家飯店,預計2026年前完工與供人入住。

全台唯一木建築大樓

如一塊大起司

全台唯一的「木建築」大樓坐落台中市西屯區福裕路,5層樓高,由4名工人花20天建造,主結構沒用一根鐵釘、鋼筋與水泥。木橘色的外觀,造型像塊大起司又像顛倒的樓梯。

這棟木建築是台灣森科公司營運總部,也是國內首棟採用CLT技術的建築,因在林木可大量再生,壽命最長可達200年。台灣森科表示, 為避免主結構受潮,房屋外層加設「保護層」,因木材不蓄熱、不導熱,加上保護層及主結構間留有「空隙」,搭配通風與對流設計,整棟建築皆未安裝空調,但即使室外高達30℃高溫,室內仍能維持20多℃恆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