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化佛首 黃紗榮木雕好手法

羅智華 |2022.06.10
1635觀看次
字級
黃紗榮曾以被白蟻蛀過的枯木,雕成莊嚴有神的佛首作品〈自然隨緣〉。 圖/黃紗榮提供
黃紗榮肩負起薪火相傳的使命,長年開班授課。圖/黃紗榮提供
黃紗榮展出的作品古蹟系列─〈龍山寺八卦〉。圖/黃紗榮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手持雕刻刀專心刻畫眼前的木塊,木雕工藝名家黃紗榮全神貫注的神情,就如同他五十多年前甫踏入這一行時的堅持態度,他始終「不忘創作初心」,數十載如一日,更以高超工藝獲得彰化縣傳統木雕保存者肯定。享譽藝壇的他不吝分享自身技藝,長年開班授課,將十八般武藝傳授學生,希望讓宗教工藝的薪火永續傳承。

回顧黃紗榮一路走來的作品主題,可說是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從綠意盎然的自然花卉,到生機蓬勃的草木蝴蝶,連開展雙翅翱翔的鳶鳥英姿,也在他巧思雕琢下栩栩如生,彷彿就在你我眼前展翅高飛,在刻畫萬物之美的同時,令人忍不住讚歎其出神入化的功夫。

質樸韻味 展現大千世界

「每塊木頭都是獨一無二、別具特色。」對黃紗榮而言,創作者要能掌握雕刻技法、理解其特性,才能將平凡木頭化為非凡作品。每當創作前,他會先仔細觀察木材的紋理結構再下刀,藉此在堅硬材質中呈現質樸真淳韻味、展現自然生態的大千世界。他曾將一塊被白蟻蛀蝕過的殘缺枯木,雕刻成莊嚴佛首作品,佛陀的慈悲容顏讓人升起崇敬心,難以想像這竟是由不起眼的枯木所雕成。

今年六十八歲的黃紗榮說,要練就令人讚賞的雕刻技藝,就要從基本功一步一腳印學起,初學者不要因資歷淺而妄自菲薄,也不要因年資深而忘了初衷。也因如此,即使已投身創作逾半世紀,他始終堅持手工創作、用雙手研磨木雕刻刀,透過慢工出細活方式,呈現每件作品獨有的靈魂與個性。

近百學生 木雕技藝傳習

為了不讓木雕技藝面臨人才斷層窘境,黃紗榮更肩負起薪火相傳的使命,從二○○五年起就開始在社區大學木雕班授課、推展工藝教育,將一身功夫和年輕學子分享,經過十多年來的教學與傳承,至今已有近百位學生曾跟隨他學習木雕、成果斐然。

此外,他也配合無形文化資產傳習計畫,進行傳統木雕技藝傳習,不辭辛勞為世代傳承投入的心力讓人感動。

為讓學員有發揮舞台、其作品被更多人看見。黃紗榮集結多位木雕班學員,舉辦首次師生聯展,共展出二十五件多元作品,除呈現立體雕刻、鏤空雕刻、平面立體雕等不同木雕技法外,黃紗榮也展出為鹿港古蹟龍山寺創作的〈八卦〉、〈龍山寺門〉等作品,質樸生動的雕刻手法盡顯工藝之美。「鹿秀社區大學黃紗榮木雕班師生聯展」即日起在彰化工藝展覽館展出,展期將至二十六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