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運動納防疫措施 有氧和肌力都做效果最好 |2022.06.08 語音朗讀 76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英國、美國、南韓、南非等國都發表大規模研究,證實「運動」抗疫效果好;南韓萬人研究證實,「有氧和肌力」運動都做可降低76%死亡風險。圖/Pexels 【本報台北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逾2年,各國積極探討有助平安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要素,目前包括英國、美國、南韓、南非等國都已發表大規模研究,證實「運動」抗疫效果好。南韓萬人研究證實,「有氧和肌力」運動都做可降低76%死亡風險,巴西研究則證實,運動能提升免疫低下者接種疫苗後的抗體反應。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研究團隊8日上午透過直播,統整多國研究,提醒民眾除了接種疫苗,目前各國研究證據顯示,應將「運動」納入建議的公共衛生界措施。公衛學者林庭瑀根據2022年6月最新刊登於《美國運動醫學雜誌》運動醫學期刊的統合研究,以及一篇2022年5月刊登於《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研究,做出上述建議。運動不足會讓染疫風險大增,死亡風險可能增達6倍。林庭瑀指出,英國研究分析38萬人大數據發現,「體能活動不足」會增加32%染疫住院風險;美國48440人研究證實,持續不運動的人,住院風險會增加2.26倍、重症增為1.73倍、死亡增為2.49倍;西班牙針對552名住院患者坐回溯性研究,發現「久坐生活型態」會讓死亡風險增加高達6倍。圖/Pexels既然運動有好處,強度要到多強、該做什麼運動,才能獲得防疫的好處?答案是強度必須達到中等至激烈,每周要達到150分鐘以上,且最好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都要做。英國分析82253人資料發現,每天30分鐘中等到激烈的運動,可以減少37%女性新冠重症、減少16%男性新冠重症;南韓12768人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都有做的人,相較於都不做的人,感染風險減少15%,重症風險減少58%、死亡風險更減少76%。南非65361人研究發現,疫情發生前兩年就「超前部署」運動,每周運動150分鐘以上並持續至少3個月以上的人,在這次疫情中受到較少的傷害。圖/Pexels研究者將這6萬多人分成,每周<60分鐘中強度以上運動的低度運動組、每周60至149分鐘中強度以上運動的中度運動組、每周>150分鐘中強度以上運動的高度運動組。結果發現,相較於低度運動組,高度運動組住院風險減少41%、住加護病房減少56%、呼吸器使用下降61%、死亡下降57%;中度運動組住院、加護病房、呼吸器使用、死亡風險也各降低17%、30%、37%、31%。每周中強度運動150分鐘以上,即便本身有免疫低下疾病,接種疫苗的保護力也會比較強。巴西研究把758名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分成運動組和不運動組,運動組的定義是每周150分鐘中等到激烈的體能活動。結果發現,接種兩劑科興疫苗6個月後,相較於不運動組,運動組的血清抗體值幾何平均效價高了43%。 前一篇文章 率全國之先 新北將表揚友善移工企業或社福機構 下一篇文章 中職/重返六隊規模 台鋼雄鷹正式起飛! 熱門新聞 01【獻給動物朋友的詩】螳螂校長和他的動物學伴軍團2025.08.2802新營講堂關懷長者 捐贈吉祥米2025.08.2803永續竹巨蛋 低碳建築新美學2025.08.2804寄生上流布穀鳥2025.08.2805南非杜省公會參訪南華寺 認識中國茶文化2025.08.2806日本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揭牌2025.08.2907隱藏地穴裡的風光2025.08.2908葡萄牙佛光人抄經接龍 傳遞吉祥2025.08.2909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 法水寺首辦2025.08.28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入世的生活 到出世的生活 4-32025.08.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國慶主視覺 藍紅勾勒雙十藍立院黨團幹部交接 柯建銘遞橄欖枝海鯤號、小神盾 建造計畫延宕白上街頭走讀 訴求司改爆推擠美參院軍委會主席訪台 拜會賴總統賴喊黨團改選 柯總召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