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運動納防疫措施 有氧和肌力都做效果最好 |2022.06.08 語音朗讀 77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英國、美國、南韓、南非等國都發表大規模研究,證實「運動」抗疫效果好;南韓萬人研究證實,「有氧和肌力」運動都做可降低76%死亡風險。圖/Pexels 【本報台北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逾2年,各國積極探討有助平安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要素,目前包括英國、美國、南韓、南非等國都已發表大規模研究,證實「運動」抗疫效果好。南韓萬人研究證實,「有氧和肌力」運動都做可降低76%死亡風險,巴西研究則證實,運動能提升免疫低下者接種疫苗後的抗體反應。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研究團隊8日上午透過直播,統整多國研究,提醒民眾除了接種疫苗,目前各國研究證據顯示,應將「運動」納入建議的公共衛生界措施。公衛學者林庭瑀根據2022年6月最新刊登於《美國運動醫學雜誌》運動醫學期刊的統合研究,以及一篇2022年5月刊登於《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研究,做出上述建議。運動不足會讓染疫風險大增,死亡風險可能增達6倍。林庭瑀指出,英國研究分析38萬人大數據發現,「體能活動不足」會增加32%染疫住院風險;美國48440人研究證實,持續不運動的人,住院風險會增加2.26倍、重症增為1.73倍、死亡增為2.49倍;西班牙針對552名住院患者坐回溯性研究,發現「久坐生活型態」會讓死亡風險增加高達6倍。圖/Pexels既然運動有好處,強度要到多強、該做什麼運動,才能獲得防疫的好處?答案是強度必須達到中等至激烈,每周要達到150分鐘以上,且最好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都要做。英國分析82253人資料發現,每天30分鐘中等到激烈的運動,可以減少37%女性新冠重症、減少16%男性新冠重症;南韓12768人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都有做的人,相較於都不做的人,感染風險減少15%,重症風險減少58%、死亡風險更減少76%。南非65361人研究發現,疫情發生前兩年就「超前部署」運動,每周運動150分鐘以上並持續至少3個月以上的人,在這次疫情中受到較少的傷害。圖/Pexels研究者將這6萬多人分成,每周<60分鐘中強度以上運動的低度運動組、每周60至149分鐘中強度以上運動的中度運動組、每周>150分鐘中強度以上運動的高度運動組。結果發現,相較於低度運動組,高度運動組住院風險減少41%、住加護病房減少56%、呼吸器使用下降61%、死亡下降57%;中度運動組住院、加護病房、呼吸器使用、死亡風險也各降低17%、30%、37%、31%。每周中強度運動150分鐘以上,即便本身有免疫低下疾病,接種疫苗的保護力也會比較強。巴西研究把758名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分成運動組和不運動組,運動組的定義是每周150分鐘中等到激烈的體能活動。結果發現,接種兩劑科興疫苗6個月後,相較於不運動組,運動組的血清抗體值幾何平均效價高了43%。 前一篇文章 率全國之先 新北將表揚友善移工企業或社福機構 下一篇文章 中職/重返六隊規模 台鋼雄鷹正式起飛!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林信義:台灣於APEC能見度提升國軍裝備採購 證實5案延宕鄭麗文:讓國民黨羊群變獅群APEC林信義進場與國旗同框陸勝1號操演 女兵不讓鬚眉台電完成 核電廠現況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