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2022年碩士報考人數成長20%,但在學生卻因疫情拖延畢業時間感到焦慮。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各城市雖然正復工復產,但媒體指出,許多就讀研究所的碩、博士生都為「拉長的研究時間」感到焦慮,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在等防疫政策出現新的變化。
由北京學者聯合創立的新媒體「知識分子」7日報導,受疫情影響,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施行封校、封實驗室、線上教學等措施,讓實驗受到不小影響,儘管Omicron變種病毒衝擊後大城市積極復工復產,但大學依然處於不定期的「封校、封實驗室加網課」狀態。
研究生受訪後普遍指出被新冠疫情偷走了原本可以專心致志做實驗、寫論文的時間。
在上海就讀材料科學工程碩二的學生馮郁(化名)說,實驗室需要的特殊聚酯材料「就算訂了也進不來學校」,且教師無法入校,使得實驗室設備無法及時使用,原本預計2023年夏天畢業,現在實驗僅僅完成4分之1。
湖南長沙就讀化學化工學院碩二的林遠弛(化名)說,2020年以來學校因為防疫不再讓學生寒暑假留校,耽誤了不少實驗進度,也影響準備博士的考核。
而北京某校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碩三的李迪一(化名),即便完成論文,也坦承一直很焦慮,因為同學都收到論文未過的通知,而且「北京高校的疫情管理一直很嚴格」,出校實驗申請很困難,目前只能盡力跟導師溝通,然後「聽天由命」。
多數受訪者希望學校謹慎使用「一刀切」式的疫情防控措施,要盡最大努力保障師生學習、生活免受疫情影響;並希望物流保證通暢,別讓實驗試劑耗材卡在半路。坦承學校沒有好的對應策略,不希望總被關在宿舍且封閉實驗室。
根據中國大陸教育部官網「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在學研究生,含碩士與博士生,人數為313.96萬人,其中博士46.65萬人,碩士267.3萬人,而2021年有457萬人報考碩士,成長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