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海域生態病懨懨 活珊瑚覆蓋率全台最低

 |2022.06.07
557觀看次
字級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表珊瑚礁體檢12年成果報告,發現受人類活動與氣候變遷影響,有半數以上調查區域的珊瑚礁生態堪憂。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今(7)日是世界海洋日前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表珊瑚礁體檢12年成果報告,發現受人類活動與氣候變遷影響,有半數以上調查區域的珊瑚礁生態堪憂,其中小琉球活珊瑚覆蓋率僅10至20%為最低,且無明顯回復跡象,呼籲政府積極畫設海洋保護區、加強漁業廢棄物管制等。

環資2009年起執行台灣珊瑚礁體檢,招募並訓練潛水員成為公民科學家,監測範圍包括本島的北海岸與東北角、東海岸、墾丁,離島則有綠島、蘭嶼、小琉球、澎湖嶼坪。截至2020年止,共培訓596位公民科學家,完成434條穿越線紀錄,報告統整分析12年來持續累積的監測資料,呈現共25處樣點的珊瑚礁生態長期變化。

調查報告以「生態健康紅綠燈」燈號顯示,其中健康岌岌可危的「紅燈」區域共有3處,為北海岸與東北角、東海岸、小琉球;健康堪憂的「黃燈」區域也有3處,為墾丁、綠島、澎湖嶼坪;而健康良好的「綠燈」區域則僅有蘭嶼1處。

圖/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報告顯示,小琉球生態韌性疲弱,且強颱、高溫夾擊重創珊瑚,在目前調查點位當中的活珊瑚覆蓋率為最低,僅10至20%,且無明顯回覆跡象,穩定紀錄指標性生物種類在大部分樣點少於5種。

另外,北海岸與東北角、東海岸的活珊瑚覆蓋率逐年下降,推測與台灣本島的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如海岸開發、水質優養化與遊憩行為等。

墾丁、綠島、小琉球、澎湖嶼坪則受氣候變遷影響,皆曾發生大規模白化且造成活珊瑚覆蓋率下降,墾丁、綠島、澎湖嶼坪的珊瑚則稍見回復。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表珊瑚礁體檢12年成果報告,調查小琉球水下發現空無一物。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小琉球問題在於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包括位於高屏交界受到汙染衝擊,30年前開始發展漁業,近20年來又推動觀光、產生遊客壓力,加上近年幾次高溫及颱風衝擊,導致珊瑚礁岌岌可危,「整個加起來變成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環資祕書長陳瑞賓呼籲,為了確保海洋資源的永續發展,應訂立海洋保育法,於2030年前畫設30%海洋保護區;加強漁業及休閒釣魚廢棄物管制、處理,積極清除海下廢棄漁具;環評相關法規及海岸管理法等,應明訂海岸開發水下環境調查及評估項目,並落實後續追蹤。

海保署表示,身為海洋保育主管機關,成立以來都有結合地方政府、學術單位進行珊瑚礁調查,並支持在地守護計畫、公民科學推廣、珊瑚礁復育工作,但海保署成立比較晚,還在努力當中,希望相關調查資料未來繼續給予帶來更多對於珊瑚礁的啟發跟資料完整性,更加了解海洋狀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