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橄欖樹
例行的中醫看診,我說:「醫生,下午我發了脾氣,結果用更多時間在懊悔。」
醫生笑了笑說:「有生氣的情緒是正常的,這時候應該要關懷對方,並問候對方還好嗎?」
聽完醫師的話,我笑了笑,頓時內心輕鬆很多。因為我聽到的不是說:「你不應該發脾氣。」
我說:「如果不是惡意發洩情緒,應該都是正常的吧?」
醫生看了我,緩緩說道:「沒有惡意的心,我們就在自己的情緒掌控範圍內,適當的關懷對方,但也無需壓抑自己。」
在這短短的一刻鐘,我的內心似乎有所頓悟,行為也開始有些變化。
不管明的說出口或是壓抑在內心的情緒,我第一時間會練習問自己:「你還好嗎?」我改用關懷來對治原本的壓抑或想反擊的情緒,讓心安穩下來。
我同時也意識到人與人的相處是需要雙向交流的,不是對他人無限的單向忍讓,而是對他人忍無可忍時,轉為對境的安忍,調伏自心,在自己還沒成為觀自在菩薩,十足清淨圓滿時,要懂得關懷自己的心,才能從因緣境界中增長菩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