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據財聯社報導,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2日宣布,今年底前將限制氖、氪、氙氣等惰性氣體出口,以加強其市場地位。報導稱,氖、氪、氙氣是製造晶片的關鍵原材料之一,據估計,俄羅斯占全球惰性氣體供應量的30%,此舉恐加劇全球晶片荒。
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限制惰性氣體出口可能會加劇全球晶片市場的供應緊張。深陷於俄烏衝突泥潭的烏克蘭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惰性氣體供應國之一,但烏克蘭位於馬里烏波爾與敖德薩的惰性氣體工廠,已於今年3月因戰火停產。
俄羅斯政府的金融和經濟部門曾表示:「俄羅斯已決定提醒不友好國家注意他們的進口依賴。現在,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將決定誰將獲得氖、氪、氙等惰性氣體。」俄羅斯政府稱,俄羅斯過去向日本和其他國家供應的惰性氣體,在12月31日前只有在獲得國家特別許可的情況下才能出口。
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副部長Vasily Shpak指出,此舉將為「重新布局那些已經被打破的全球供應鏈並建立新的供應鏈」提供機會。他說:「我們計畫在不久的將來增加(惰性氣體)產能。我們相信,在這個全球鏈中,我們將有機會被傾聽,如果有必要與我們的同行建立互利的談判,將給我們帶來一些競爭優勢。」
財聯社報導,據相關估計,俄羅斯占全球惰性氣體供應量的30%。氖氣、氪氣、氙氣等惰性氣體是晶片製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全球氖氣、氙氣的價格曾一度出現跳漲。
全球晶片荒已經迫使日本汽車業龍頭豐田汽車日前(Toyota)宣布6月分全球減產1成,且因上海封城、零件供應短缺,日本國內10座工廠在5月底、6月初期間暫時停工;日本各地也依然面臨家電缺貨的情況。
晶片短缺問題,也重創國內二輪產業,台灣「機車王國」美名面臨挑戰。
光陽工業執行長柯俊斌日前警告,目前無論內外銷都有因晶片導致缺車問題,推估今年台灣整體機車外銷恐不到20萬台,還不到往年約40萬台的一半,直接腰斬,將會是台灣機車產業「最痛苦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