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迺岱
媽媽退休後,報名了很多社區大學的課程,天天學習,就怕時間不夠用。七十歲接觸中國結後,深受吸引,決定全心投入,很快家裡就掛滿了媽媽的作品,也成為送給親友的最佳禮物。
媽媽善良不計較的個性,很受朋友歡迎;而她豪爽開朗的笑聲,也像人氣黏著劑一般的凝聚了朋友的向心。她不但朋友多,還和幾位知心的牌友們燒香結拜為七姊妹。這些朋友、朋友的朋友;親戚、親戚的親戚,全都成為媽媽贈送中國結的對象。有了銷路,不怕家裡沒地方掛,媽媽的中國結做得更起勁,常看她放著鄧麗君的歌曲,戴著老花眼鏡,透過放大鏡,專心的編出一個一個結,每一個結,都是媽媽精神的寄託。
編著編著也有了點名氣,在大陸親戚推薦下,二○○一年浙江嘉興特別成立培訓班,邀請媽媽傳承技藝,陸續教了六十幾位學生,後來嘉興市特別在西塘古鎮設立專櫃展示媽媽的作品。
民國九十九年,即將邁入九十歲的媽媽常想起外公外婆,整天鬱鬱寡歡,連最喜歡的中國結都很少去碰了。大家為了讓媽媽開心,提出很多點子,但都引不起她的興趣;忽然爸爸隨口說:「何不做一個送給總統,慶祝中華民國一百年生日快樂!」沒想到這個建議讓媽媽眼睛一亮,接下來的日子天天專心設計圖案,又恢復了往日的開朗和快樂。
馬英九總統真的接見了媽媽,在總統府親手接下媽媽精心編製的中國結,還很高興的直說謝謝。這一個經歷成為媽媽晚年最常和親朋好友分享的故事,而媽媽也重拾做中國結的樂趣,繼續將喜悅分享給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