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 台北101的文化意義

文/尚智 |2022.05.26
1524觀看次
字級

文/尚智

前陣子參觀台北101大樓的頂樓戶外觀景台,從海拔460公尺的高度鳥瞰周邊地景。

身為台北人,第一次從這樣的視角看台北,讓我聯想到《寄生之廟》的作者賴伯威建築師,他提出一個問題:台北的都市紋理有何特色?如果擷取空照圖的片段,可以從都市紋理辨認出台北,而非北京、東京、紐約或其他城市嗎?

當我站在頂樓的觀景台,腦海裡想著這個問題,發現台北地景有幾個容易辨識的線索:首先,一眼認出幾個量體巨大的特殊建築,如圓山飯店、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大巨蛋體育館等,以及松山機場、大安森林公園、國定古蹟台北機廠(現址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等腹地廣大的城市基礎建設。其次,幾條東西向的主要幹道,包括市民大道、忠孝東路、仁愛路、信義路等大馬路,也很好辨認。

回到「台北101」本身,這棟摩天大樓由李祖原建築師設計,曾經是世界第一高樓,可是很少人注意到,它具有豐富的文化意義。

第一,其誕生背景與新興國家的摩天樓迷思有關。台灣在1990年代經濟富裕之後,如同其他新興國家爭相興建摩天樓作為城市地標,企圖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建立文化自信心。

如今「台北101」的高度早已被超越,目前是全球第11名高樓。有意思的是,前10名的摩天樓,除了排名第7的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其他都位於杜拜、吉隆坡、上海等亞洲城市,反而沒有我們認為先進的歐美城市。

第二,建築本身是時代的產物。「台北101」的外觀採取多樣中國元素,包括竹節、如意、銅錢、龍頭等,甚至有人從風水角度來解釋,這些在當時都是理所當然的設計。不過,假如「台北101」晚20年才誕生,我們可以想像,隨著現在重視台灣文化的社會氛圍,這棟代表台北形象的高樓,將以本土文化符號為主。

第三,人們對建築有主觀認知與逐漸接納的過程。現在很多人可能忘了,當年「台北101」落成前,曾經被某網站票選為台灣10大醜陋建築之一。

就像當年巴黎鐵塔剛建立時,也引來許多人的惡評,如今卻成為國際知名的城市地標。今年即將開幕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位於士林夜市舊址),建築外觀被鄉民戲稱為「皮蛋豆腐」,也是同樣的道理。

相較而言,「台北101」自從2004年完工以來,透過夜間點燈、跨年煙火、登高比賽等活動,不只有城市宣傳的效果,大多數台北人早已接受這棟摩天樓,成為大家的集體記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