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至10世紀寫本 發現於敦煌莫高窟 吐蕃王朝歷史第一手文獻 已出版5冊
【本報香港電】中國甘肅境內的西北民族大學研究人員,目前正整理出版由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敦煌古藏文文獻。
該校研究人員整理的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影印本已出版五冊,全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為八開本通欄或上下兩欄。
參與研究整理的藏語言文學博士扎西東智表示,針對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的整理、出版工作一直在進行中,預計最終出版十至十五冊影印本,這將是大陸首部敦煌古藏文文獻影印本,也是世上最完整的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影印本。
西北民族大學整理出版的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最初是在敦煌莫高窟洞窟中發現,後流失到法國。這些古藏文文獻係西元七世紀至十世紀的寫本,內容涉及歷史、宗教、語言文字、藝術、星相占卜、科學技術、文學以及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對於研究吐蕃王朝的歷史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西元七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引入了佛教,並根據梵文創建了藏文,吐蕃王朝及藏族歷史得以記錄下來。但吐蕃王朝滅亡後,藏族地區發生動亂,當時大量的經籍文獻被毀壞,這些藏於敦煌莫高窟內的古藏文文獻就顯得更加珍貴。
扎西東智說,整理出版這些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影印本,目的在於透過出版的形式,呈現完整的敦煌古藏文文獻,同時研究者提供「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