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玉子燒
圖/玉子燒
文/玉子燒
在春暖花開的時節,當然會令人想起浪漫的賞螢活動啦!
賞螢活動主要欣賞的對象—─黑翅螢和黃緣螢正在這個時節閃起螢光飛舞。
黑翅螢與黃緣螢都名副其實,一個翅膀全黑、一個翅膀有黃色邊緣。乍聽之下簡單好記,但翻開圖鑑又會覺得眼花撩亂,因為有許多螢火蟲種類非常相似,好像在玩大家來找碴一樣。
台灣的螢火蟲有超過60種,並不是每一種都會在春季發光喔!諸如玉子家去年7月中就飛進一隻台灣窗螢,帶給我們家超大的驚喜,後來翻資料才發現,原來台灣窗螢的發生期很長,甚至能延伸到10月呢!此外,像是山窗螢、雲南扁螢等等在秋冬季發生的傢伙也是大有螢在。
構造奇妙 適應水生
玉子在小學時期曾拜訪過科博館2樓的小小動物園,我從此印象深刻,記住螢火蟲的幼蟲是水生的。一直到後來,我才發現在台灣的眾多螢火蟲之中,陸生幼蟲其實占大多數,住在水中的幼蟲也只有黃緣螢、黃胸黑翅螢與條背螢,共3種而已。其中,黃緣螢與黃胸黑翅螢的幼蟲擁有氣管鰓,而條背螢幼蟲則是利用腹部末端之一對氣孔呼吸,這些小構造都幫助牠們能適應水下的生活。
比較特別的是,介於陸生與水生之間,還有一種螢火蟲幼蟲為半水生的。那就是我曾在桃園山區巧遇的鹿野氏黑脈螢,牠是全台灣唯一幼蟲為半水生性的螢火蟲,牠們依賴著體側板間的細縫貯存空氣,所以只能在水中停留較短的時間,比起水域更喜歡利用潮溼的岩壁。
除了上述的4種之外,其他螢火蟲幼蟲竟然都是陸生性的呢!這是不是令人很意外呢?但更令人吃驚的還在後頭—─有的螢火蟲成蟲根本就不會發光!沒錯,像是奧氏弩螢這一屬的螢火蟲成蟲並不會發光,日行性的牠們反倒會想其他辦法找到另一半。這……簡直是太顛覆人的想像啦!
生命獨特 發光多樣
其實,仔細了解之後,會發現各種螢火蟲在發光方式、雌雄型態、生活棲地都各不相同,很難為如此多樣又豐富的牠們進行同樣的說明。但正是如此,也更突顯了這些小生命的獨特與可貴!
大家不妨趁著這次的賞螢季,好好認識這些發光小精靈。不過,還是提醒大家在踏訪野地的時候,記得留意腳邊有沒有青蛙或蛇,相信大家一定都不希望開燈干擾螢火蟲,但是安全也很重要,偶爾還是要檢查一下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