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老牛搬新家 老農淚眼送別

 |2022.05.14
1498觀看次
字級
牛主人出示老牛吃草被網絆住嘴部照片,說明自己無力照顧,慶幸找到老牛安養處所。圖/蔡維斌
青農林家良(右3)奔波多年,開設雲林縣第一家水牛安養中心;老農許文圳(右2)從新北市把水牛送來,託付給他。圖/蔡維斌
牛主人許文圳的弟弟許銘裕(左)依依不捨和老牛道別,許文圳則已悄悄轉身離開。圖/蔡維斌

【本報綜合報導】雲林縣40歲青農林家良,多年來無私護牛、推展牛文化,不惜將辛苦種植有機米的所得,用在收容老牛,昨天如願開設雲林第一家「水牛安養中心」,第一頭安置的老牛「阿樂」遠從新北市送達。老主人雖不捨,但因中風無力照顧,相信把牛交給林家良會是更好的選擇,對著牛說:「要好好聽阿良的話!」人牛情深,場景感人。

林家良原本在外地工作,因看到許多農地噴灑農藥、失去原有生命力,多年前回雲林土庫鎮家鄉,種出無毒「回鄉米」品牌,期盼以自然農法,友善土地。愛牛如痴的他,不僅堅持牛耕,還收養多頭面臨牛販宰殺的老牛,成為雲林有名的「水牛達人」。

林家良賣力種稻

為牛籌養老金

他一心想為農業大縣雲林開設第一家老牛安養中心,努力種稻籌錢,奔波多年,終於申請通過立案,昨天揭牌開幕,水保局副局長林長立及多位學者參加,感謝林家良護牛苦心。

第一頭進場的水牛阿樂,因七十多歲主人老農許文圳中風,無法繼續飼養,和弟弟許銘裕、朋友張文福一起,大老遠把老牛從新北市新店區送到雲林。

許文圳說,12年前接下父親田產,以3萬元買下1歲的阿樂,一起耕作十多年,已是家中一分子,牛販多次洽買都被他拒絕。他身體欠安,無力續養,好不容易為阿樂找到安身之所,再遠都要親自送來。

許文圳一跛一跛走到阿樂身邊道別,摸牠的頭,叮嚀「要好好聽阿良的話」,一度紅了眼眶,屢屢勸怕生的阿樂要聽話;趁大夥拍照留念時,他悄悄轉身離開,萬般不捨。

許銘裕表示,20天前就告訴阿樂,「不是要送你去屠宰場,要送你去一個會照顧你的地方」,阿樂不高興,不搭理他,但他每見一次就講一次,「最後牠應該有理解了」。

林家良要大家放心,他會把自己的牛送來和阿樂作伴;他以柵欄圍1分地農田,並搭棚架、挖水池,讓阿樂和另一頭從花蓮縣吉安鄉來的「安心」,有安居處所。來到新環境,阿樂顯得還算適應。

林家良說,老牛平均每天需約60公斤的牧草和飼料,每月花費約3千元,安養中心可容納6頭,月需近2萬元支出,感謝偶有善心民眾為老牛「加菜」補充營養,也感謝嘉義大學幫忙為老牛健康把關,有了老牛安養中心,他會更努力種稻,籌措「老牛養老金」,讓老牛得以頤養天年。

牽牛入校說故事

散播護生種子

林家良心地善良,待牛如人,並多次深入校園推展牛文化;他過去帶牛到土庫越港國小,小朋友圍成一圈,專心聽著講解,輕輕撫摸水牛、餵牛吃草,上了一堂有趣課程。

林家良表示,過去牛在農村舉目可見,是農家最親近的動物,如今已屬罕見,透過趣味互動,讓師生了解牛文化及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