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薇樂
文/薇樂
仰躺在淺棕色格紋床鋪上,月曆上畫的「小掃帚」圖示在瞳孔中上下顛倒,這是以前從英國卡通《豆豆先生》學到的小癖好。豆豆先生在月曆畫上打掃註記,代表當天要進行掃除工作。他會騰出一天的時間,列好清單記載各項掃地工作,再按照先後順序執行吸塵器吸地、撢灰塵、洗衣服等項目,完成後在表格上打個大大的勾。我喜歡在月曆上塗鴉註記,也喜歡用色筆手繪清單表格,可是長長的列表總讓我提不起勁。日積月累的代辦事項和房裡的灰塵很有默契,在腦中和屋內堆積成難以忽略的亂源,預定掃除日為什麼不像卡通一樣令人滿腔熱血、充滿幹勁?
洗手台鏡面和馬桶清潔完畢,我蹲在浴室地板上用力刷著磁磚縫隙,一邊看著泡水發皺的指尖,一邊煩惱牆面頑固的水痕。為了在「浴室」字樣左邊的方格打上大勾,竟要消耗如此大的精神。不斷的延期大掃除日,我發現隨手維持整潔與收納,比一鼓作氣大整頓來得輕鬆寫意。每天花幾分鐘保持乾淨是舉手之勞,但預留一整天消除經年累月的髒亂讓人心生畏懼,在表格上打勾勾的成就感也難以與其抗衡。工作量愈是龐大,身體愈容易不自覺逃避,書櫃灰塵和浴室黴菌的惡勢力日趨猖狂,想消滅它們就必須耗費更多精力。相反的,每天都花少少時間整理,卻能大幅降低髒亂軍團集結的速度,水漬還來不及整隊就已經被亮晶晶的磁磚嚇得落荒而逃;灰塵精靈打算攜手包圍角落,就被除塵靜電紙一網打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打一場窗明几淨的勝仗,掃除工具就是絕佳利器。皺巴巴的抹布或遭到黴菌侵蝕的菜瓜布使人退避三舍,若光是拿起掃地工具就害怕,怎麼能戰勝髒亂?準備大小適中、外觀潔淨的工具,並且在每一回使用後都簡單洗淨晾乾、物歸原處,既能增加打掃效率,也不怕下次清理時找不到,還可以選擇自己偏好的款式和顏色,讓掃地時間更有趣。雖然沒有神仙教母的魔法能讓抹布、拖把自動上工,不過日常花費一點點時間動手整理,我也可以和掃把跳一支圓舞曲,用一曲〈藍色多瑙河〉的時間把雜亂趕出清爽舒適的小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