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嘉義縣大埔鄉緊鄰曾文水庫,距離嘉義縣治特區約八十公里,人口稀少;二○一六年嘉義縣府整合國中、國小改制為大埔國民中小學,全校僅八十六名學生,由非教育體系出身的林子欽擔任校長,六年來林子欽用數不盡的精力與熱情,試圖翻轉偏鄉孩子們的未來。
林子欽一到任就發現學校內,占地約一百八十平方公尺的生態池泥地龜裂,連水都沒有。他很納悶,學校鄰近全台最大的曾文水庫,生態林相如此豐富,卻連小小池塘都荒廢,便著手復育校園生態。
他觀察學校宿舍每天有很多洗澡廢水排出,流入曾文水庫會造成困擾,於是教學生用自然生態工法,種植水生植物,過濾生活廢水再導入池塘,家長也自發性開挖土機,協助刨除池底龜裂水泥,找來黏土加上不織布鋪底,並趁機指導學生運用數學公式,計算需要多少黏土才能填滿生態池,「這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林子欽還突發奇想,把設計藍圖漆在學校牆面,學生發揮創意補上水庫、老鷹等大埔特色,將整個校園都畫上去;來自台北的藝術家看到大受感動,自掏腰包買油漆,添加細節把藍晒圖變得更立體化。
林子欽發現家長培養沒刺的無螫蜂,於是跟研究團隊合作,把蜂箱、無螫蜂引入校園,讓學生在自然教育課中觀察,希望研究出繁殖方法,讓家長學生都有收穫;大埔連一間咖啡店都沒有,林子欽協調嘉義大學農業推廣中心開設咖啡烘焙課程,希望未來開咖啡館,他說,若能讓遊客在湖光山色中品嘗咖啡,不僅刺激地方經濟,也能替孩子尋覓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