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出國首選 小琉球面臨生態危機

 |2022.05.10
2039觀看次
字級
小琉球浮潛客踩踏,珊瑚礁生態受衝擊。圖/劉學聖
小琉球海灘隨處可見垃圾。圖/劉學聖
小琉球景點花瓶岩。 圖/劉學聖

【本報屏東訊】小琉球設籍人口約1萬2000人,近年觀光蓬勃發展,假日遊客大量湧入,居民憂喜參半。遊客帶來商機、買氣,但造成交通亂象、噪音干擾,也是居民最反感的事。

距台灣本島航程不到半小時的屏東縣琉球鄉,面積6.8平方公里,是全縣最小的鄉,設籍人口1萬2000人,也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鄉,疫情前因「海龜的家」爆紅,成為1年百萬人次造訪的熱門旅遊地,疫情爆發後又是「偽出國」首選地。

琉球鄉代會主席陳慶豐說,遊客帶來可觀的消費,但島上沒紅綠燈,騎機車一圈只要半小時,年輕遊客騎車橫衝直撞,讓人心驚,夜遊的機車噪音、人聲喧囂,也干擾當地人生活。

近年愈來愈多小琉球漁民第二代、第三代,移居對岸東港鎮,島上實際居住人口,估計是設籍人口的一半。

開環保旅店的蔡正男表示,十多年來,觀光客改變了這座小島,潮間帶生物少了,消波塊夾縫中的垃圾多了,更別提誤吃塑膠垃圾的海龜。

廟宇、校長多 變成遊客多

去年自東港鎮以栗國小校長職位退休的洪美珠感嘆,小琉球原本廟宇多、船長多、校長多,近年轉型觀光,觀光客多,改變這座淳樸小島氛圍。

洪美珠說,小琉球是台灣唯一的珊瑚礁島嶼,船長多;海上生活艱險,寄託神明保佑,廟宇多;島民希望子女多讀書,許多人當上校長或老師,校長多,教育體系有個「琉球幫」;這也顯現小琉球人出外維生的艱難,近年民宿一間間開,官民要認真思考小琉球的下一步。

觀光搞噱頭 失去島嶼特色

38歲陳姓居民,返鄉後投入導遊工作,讓遊客體驗最在地的遊程,跑遍各大景點、祕境探險。他觀察到,過去遊客登島幾乎以浮潛、深潛等海洋活動為主,且多數是為了一睹明星物種海龜而來;隨觀光產業發展,遊客增加,且胃口被養大,獨木舟、SUP槳板、私人遊艇及帆船紛紛進駐後,觀光問題跟著變多。推廣觀光的各種噱頭,帶來的問題層出不窮,例如住民宿就送遊艇行程,「搞得來小琉球非怎麼樣不可,才算來過」,有失地方特色,也不全然對環境保護有益。

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說,伴隨遊客而來的交通亂象、噪音,以及不顧居民感受的清涼穿著,是鄉民最反感的事。蔡寶興認為,既然發展觀光是必然趨勢,政府就應重視面積僅6.8平方公里的小琉球,面對單日上萬人的觀光人潮,該如何兼顧綠化,做好汙水處理等永續環境配套措施,現況顯然仍有很大不足;小琉球美好生態正受衝擊,一旦海龜沒了,觀光前景恐怕也黯淡無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