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變色變裝 海洋生物絕技

 |2022.05.06
1320觀看次
字級
獅子魚像水中花蝴蝶,遠觀時,可混淆牠的整體外形而讓掠食者不易發覺,達到隱身術效果。圖/海科館提供
「五腳虎」有特化的魚鰭可緩慢行走,是擬態高手,外觀會根據環境改變。圖/海科館提供

【本報基隆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現正展出「生存之道」展,海洋生物為了生存「身懷絕技」,會同體變性、變男、變女,其中變性界大明星非小丑魚莫屬,生殖腺同時存有精巢與卵巢,會先雄性後雌性,石斑魚則是先雌後雄,也有蝦子會變性。

海科館與農委會水試所合作展出五十種海洋生物,包括蓋刺魚、小丑魚、油彩蠟膜蝦等,以及十五種陸地生物,館長陳素芬說,這次揭開背後很多求生的生態和習性,很值得來一探究竟。

唯一雄魚消失

雌魚變性來替補

陳素芬說,小丑魚家族是母系社會,成員通常四到八隻魚組成,雌魚負責保護領域、雄魚負責育苗,群體中最大體型的魚是雌魚,其次是雄魚,其他成員的生殖腺暫時不發育,如果雌魚死亡,會有一隻成員發育成雌魚,擔起傳宗接代的責任。

石斑魚的生殖腺是雌雄同體,據研究人員發現,為了增加有效的配對機率需要,增加產卵的個數時,石斑魚會開始轉換性別,這是對群體最有利的繁殖策略。

海科館指出,蝦子性別大致可分三類,第一種是會變性的蝦;第二種一出生就定性;第三是雌雄同體的蝦子,如紅斑活額蝦、海葵蝦等,剛成熟時是雄性,但成長到一定體型可能變為雌性。

隆頭魚社群的組成,會影響變性時機,如果其中只有一隻雄魚,其他都是雌的,一旦雄魚死亡或消失,最大的雌魚會在短時間內變成雄魚;棲息在珊瑚礁海域的海水神仙魚,生殖方式為一夫多妻制,雄魚死亡或離開,第一順位雌魚會變成雄魚。

為何要「變性」呢?水試所海洋漁業組莊世昌教授指出,其實是為了要增加生存機會、繁殖後代,而演化出來的策略,有部分魚類是「雌雄同體」,成長過程中因環境、族群等變化而改變其性別,這些魚種在生命的某個階段會同時具有精巢和卵巢,後來體內的性腺產生性別轉換,讓雄雌比例平衡,有的先雌後雄,有的先雄後雌。

花枝一秒變身

五腳虎假扮礁石

海科館研究典藏組主任施彤煒指出,除了變性,在海中求生還有很多招數,變色、擬態、共生、偽裝等,海中的「變色王」非花枝莫屬,花枝靠神經系統控制體表色素細胞,可以在一秒内變換體色排列組合;有特化魚鰭可緩慢行走的「五腳虎」是擬態高手,身上皮瓣會跟隨四周的藻類狀況,而有所變化,外觀也會根據環境改變,乍看之下就像礁石、海草。

共生最典型的是蝦虎與槍蝦,槍蝦視力不佳,但動作快,有危險時負責搬沙挖洞,蝦虎魚則利用靈敏的視力先守在洞口,敵人靠近時蝦虎魚先躲入洞穴,槍蝦再鑽入,雙方互利共生。

海馬不僅是魚,還是偽裝高手,會憑藉體色及硬化成皮狀的皮膚偽裝,與環境融為一體;有的生物則擅長身隱身術,全身紅白褐色的線條相間的獅子魚,有著碩大的背棘及胸棘,可混淆牠的外形讓掠食者不易發覺以外,也有警告意味,背棘下具有毒腺,被刺到會產生劇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