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基金會、台明慈善公益協會合作 讓生命流動福慧之泉 讓佛光照耀眾生
21世紀開始,全球企業風潮走向譗回饋社會‧造福人群豃的公益時代,將營運資源與社會福祉創新整合,成為企業最新的管理顯學,同時凸顯企業經營者的視野氣度與思維的深度。如何將錢財用於適當的、需要的地方,是貢獻財力、物力者最需用心之處,因為所有資源來自十方,豈可不慎乎!佛光山慈悲基金會適時適地結合企業資源,協力為教育、社福機構改善學習環境,增進生活品質。與台明慈善公益協會合作就是最好案例,但願經驗分享大眾,連結更多愛心善緣,讓生命流動著福慧之泉!
◎覺弘
二○○六年底,鳳山崧鶴樓的團隊熱烈討論如何將現有的長青學苑擴大招生,除了讓崧鶴樓的居民有更多元的休閒活動外,更希望鳳山地區的長輩能夠走入崧鶴樓,落實崧鶴樓社區化的理念。
走入資訊新世界
社工組長張玫雅以及當時的主任助理黎韋廷,訪遍高雄縣市的長青學苑及社區大學後發現,在銀髮族群當中,電腦及英語課是最受長輩青睞的課程。依慣例回到「娘家」佛光山尋求支援,正巧佛光山慈悲基金會資訊組正在整理一批二手電腦,準備送往印度供當地學生使用。此時,崧鶴樓「攔截」了五台二手電腦,先讓長輩試用,電腦基礎班也隨之開課試辦。
第一梯次的電腦教學,護士張麗雀之子李俊毅自告奮勇來帶領長輩走入資訊的新世界,招生時期,長輩躍躍欲試,但也有部分長輩表現出對資訊系統的恐懼「我們這把年紀了,學得起來嗎?」在工作人員的鼓勵下,第一期的五位長輩學習成效良好,其中七十六歲的「北港小姐」每天凌晨三點半起身玩接龍,吃完早餐繼續玩,午睡後再玩,她最大的成就莫過於視窗上寫的「恭喜你,完成接龍了!」但大家都擔心她電腦玩太久對視力會有傷害、坐太久而靜脈栓塞。其實,她早已針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開發一套預防中風的運動了。(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
電腦術語琅琅上口
接下來的一年當中,長輩們的日常詞彙中,開始出現「當機」、「電腦跑得很慢」等字眼。崧鶴樓的使命是讓長輩的生活更有品味及品質,當然電腦設備的品質也絲毫不能遜色!一日慈悲基金會北區執行長朱唐妹提到慈悲基金會正與台明慈善公益協會籌備為偏遠山區的原住民小朋友籌建兒童圖書館,她以最節省的方式達到最高的效益,因此能有一筆尾款能為老人做一點事。提報經董事會同意,慈悲基金會決定籌設一間「崧鶴電腦室」,也因此崧鶴樓的長輩用到這套全新的電腦設備,還包括兩台wii喔!
二月二十一日電腦室揭牌的當天,慈悲基金會董事長慈容法師、台明慈善公益協會董事長陳亦純及台明的三十位熱心捐贈者均到現場。當天更透過長青學苑的成果發表以及慶元宵活動,讓他們對於銀髮族的動能及生命力萬分驚嘆、讚不絕口,也對自己未來的退休生活充滿希望和期待。
透過電腦與年輕人連接
三個月來,前任科工館館長,現任成功大學電機系王駿發教授,每周六帶著博碩士生由台南趕到崧鶴樓與長輩分享現代科技之美,愈來愈多長輩透過電腦找到進入虛擬世界的通道及與年輕人共同的話題。
我們常因為社會上陰暗的角落而嘆氣、惋惜,但在籌備老人電腦室的過程中,心中卻是滿滿的感動,也看到社會上無比溫暖的地帶。台明陳亦純董事長對於佛光山在文化、教育、慈善及共修所架構的平台十二萬分肯定,更希望這次的善緣是台明與佛光山體系共同為公益而動的開端,讓這份人間溫情繼續在社會的各角落持續散播。相信這樣以文化、教育及佛法為主軸的社會福利工作,可以讓更多人找回生命的自主權,進而將這份佛光照耀在地球上的每一位眾生。